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9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89]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79]

  • 邂逅秋,邂逅美好[9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8]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74]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5]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义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504   时间:2023-5-15   录入:wangwencui ]


    2023年5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译文·晋始宁山竺法义

        竺法义,未知哪里人。十三岁时遇到竺道潜,竺法义便问:“仁利是君子所行之事,孔子为何很少谈及?”竺道潜答曰:“普通之人很少能实行仁德和功利,所以孔子很少谈及。”竺道潜见他年纪轻轻就如此聪颖,便劝他出家为僧,于是竺法义便专志于学佛修道,跟随竺道潜学习。他精通各种经典,尤其擅长《法华经》。

        后来辞别竺道潜,竺法义离开京城,大开讲席。到了晋兴宁年中,法义再度回到江左,居于始宁县的保山,弟子百余人。至咸安二年,突感心气疾病,便常存念观音,梦中看到一人为他破腹洗肠,醒来病愈。

        晋宁康三年,孝武帝征请他讲经,晋太元五年,竺法义于京城圆寂,年七十四岁。晋帝用钱十万买下新亭山冈为他建墓,并建造了一座三级佛塔。竺法义的弟子昙爽在墓地旁建造了一座寺院,起名为新亭寺。

        后来,宋孝武帝南下讨伐凶逆,以此寺为行宫。及至登基之时,又再度驾幸此寺禅堂,并进行了扩建,改名为中兴堂。所以,元嘉末年流行童谣说:钱唐出天子。钱唐指的就是禅堂,旧中兴禅堂中犹有一座飞龙殿,也就是后来的天安殿。

        原典

        竺法义。未详何许人。年十三遇深公便问。仁利是君子所行。孔丘何故罕言。深曰。物鲜能行是故罕言。深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于是栖志法门从深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后辞深出京。复大开讲席。王导孔敷并承风敬友。至晋兴宁中。更还江左憩于始宁之保山。受业弟子常有百余。至咸安二年。忽感心气疾病。常存念观音。乃梦见一人破腹洗肠。觉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与义公游处。每闻说观音神异莫不大小肃然。晋宁康三年孝武皇帝遣使征请出都讲说。晋太元五年卒于都。春秋七十有四矣。帝以钱十万买新亭岗为墓。起塔三级。义弟子昙爽。于墓所立寺。因名新亭精舍。后宋孝武南下伐凶。銮旆至止式宫此寺。及登禅复幸禅堂。因为开拓。改曰中兴。故元嘉末童谣云。钱唐出天子。乃禅堂之谓。故中兴禅房犹有龙飞殿焉。今之天安是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