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65]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6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53]

  • 邂逅秋,邂逅美好[6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8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87]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91]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1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20]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9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1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1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742   时间:2023-5-10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3年5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拿破仑曾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人一旦被情绪左右,就会变得失去心智。

        我们往往被情绪所操控,殊不知,你的情绪里隐藏着你的人生,预示着你的未来。

        1 越生气,说话越伤人

        孔子曰:“不迁怒 ,不贰过。”

        自己生气时,不迁怒于别人;不顺心时,不可发脾气于他人。

        人往往在生气时,说出来的话极度伤人。

        有时只是为了简单发泄,或是图自己内心痛快。

        但一段关系走向决裂,一段情感面临破裂,往往就在一句伤人的话中。

        《荀子·荣辱》中曾提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善意的语言,比布帛还要温暖;生气时的恶语,比剑矛还要伤人。

        生气时的话语,拥有无比巨大的能量,宛若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人的心中。

        “图钉故事”众所周知,那些生气时的话语,就像是钉在墙上的图钉,纵然事后将其拔掉,但留下的伤痕依旧存在。

        人生在世,不要让情绪操控自己,不要让怒气冲昏理智,不要因一时生气所说的话,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

        2 生气时,请保持沉默

        常言道:“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沉默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很多人面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觉得不反击是没面子的行为,殊不知这恰恰是智慧的表现。

        越是生气,越要保持理智;越是生气,越要保持沉默。

        保持沉默不是逃避,而是沉下心来更好的思考问题;

        保持沉默不是怯懦,而是因为在乎彼此之间的情谊。

        俗语云:“冲动是魔鬼”,一时生气造成的后果无法估计。

        生气时,放一放,等一等,静一静。

        若是情绪失控,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形象,毁掉人品,甚至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做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大度是一种福气。

        忍一时,方能收获内心宁静;退一步,可海乃百川。

        生气时,控制情绪,保持沉默,不免为人生的智者。

        3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荀子云:“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切莫因愤怒而随意处罚他人,因开心而随意奖励他人。

        人生在世,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做到控制情绪,才能掌控其他事物。

        所谓情商,便是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

        常言道:“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一个人若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能力再大,也是徒劳。

        人在愤怒时,内心情绪起伏大,此时智商为负数,容易丧失自我。

        只有内心宁静方能产生智慧,拥有智慧才能创造奇迹。

        控制情绪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最好的养生。

        人们常说气大伤身,对于情绪的滋生我们不能任其放纵,而是学会如何去控制。

        学会控制情绪,方能得人信任;学会控制情绪,家庭方能幸福美满;学会控制情绪,好运自会降临!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