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77]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5]

  • 清茶饮语[5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73]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81]

  • 对松悟禅[96]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8]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7]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93]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9]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466   时间:2023-3-28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3年3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女娲造人的时候,一开始每一个人她都用泥巴认认真真的捏,勾勒出细致的轮廓和外形,就连头发丝她都会捏出来。

        可是后来,女娲只扯了一根葫芦藤蘸着泥水甩出去,一个泥点就是一个人,再也没有这么细致认真地“做人”了。

        伏羲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女娲回答说:“做人!!!——太累了”。

        后来,“做人类”就变成了“做人累”。做人累,做人难,似乎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魔咒。

        社会在飞速进步,物质、医疗、生活便捷度都在提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做人难”?

        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是什么?曾今有一些人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当领头羊纵身一跃,跳过这个栅栏后,后面的羊群也会像领头羊一样跳过栅栏。

        当实验人员们将栅栏移开后,后面的羊群走到这个地方,依然会像领头羊一样跳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在。

        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简单来讲,羊群效应可以理解为从众心理、跟风、跟大流,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

        做人难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在跟随大众,被别人引导着,被社会舆论引导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做人难。

        举个例子:

        好多人说养一个小孩要花很多钱,我也常听别人聊天的时候说过,养一个小孩大概要花费上百万元,对于这些观点我个人是不赞同的。

        有时候,大众受一些媒体引导着,他们没有抉择和分辨的能力,只是被动地被别人引导着。

        比如,七十年代结婚的时候要买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八十年代结婚要买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九十年代结婚的时候除了房子,还有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以及彩电、洗衣机、录像机;二十一世纪结婚的时候要买房、买车、买保险。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被别人操控、被舆论引导着的。

        比如饭店,如果一家饭店到了饭店依然冷冷清清,门口罗雀,那么绝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这家店。

        因为人们从内心觉得这家店要么味道不好,要么及其昂贵,普通人无法承受。

        反过来,如果这家店还没到饭店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了,即使前面的人已经很多了,后来的人也会络绎不绝地加入等待大军。

        这就是人类的从众心理,人类是有感情的群居动物,天然拥有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跟着社会大众的脚步走,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会让自己少走弯路,高效且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本能地跟随大众、服从大众,向大部分人的选择而妥协。

        所谓跟风不可怕,盲目地跟风才可怕。不管做任何事情,一旦失去抉择和分辨的能力,那么必然会栽跟斗。

        因为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件事情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盲目跟风就是如此。

        而这样的人往往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没有目标和方向,人生被痛苦所萦绕。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盲目跟风不可取,抉择和分辨能力永远是前提。

        欲望过度

        有句话说:欲望像烈火,火焰越旺,烧得越快。

        这个火烧的是人的生命,当火焰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人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就导致了这个人觉得生活很难,人生很痛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做人难,其实是因为把自己内心的欲望投射上去了。

        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太注重物质享受,那必然会付出极大的精神代价。

        很多人为了豪华的房子、车子、衣服,为了那些看似有效实则无用的人际关系,不断地加班、熬夜、辗转于各个饭局之间,不惜用生命和健康去换取这些东西。

        曾今看到过一个新闻:

        一位年轻的九零后女子,欠下了几十万网贷。母亲劝她悬崖勒马,即使改正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并且为了偿还二十多万贷款。

        但是她依然我行我素,不断在贷款平台借钱。母亲无奈之下拿出领养证明,将她赶出家门。

        从她的消费账单中发现,月薪八千的她过着月薪四万的生活。

        出门一定要打车,所有的网红店都要去体验,不断地去各个城市旅行。下班就和朋友们泡吧喝酒,常常出手阔绰,请客从来不在乎钱。

        花光所有积蓄,甚至不断透支、借钱,以此来维持表面的光鲜亮丽。殊不知,过度的欲望正在把她拖入灭亡的深渊。

        其实,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如果按照世间人的标准来看,我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我今年四十多岁,没有结婚、没有妻子、孩子、家庭,也没有在城市拥有房子。

        即便我受过高等教育,也在国外留过学,但我这样已经混很差了,包括像在佛教界里面,也有一些出家人就当面开玩笑说我是个失败者。

        因为在物质方面,我极其贫乏的,我达不到世人要求的标准,不符合大众对成功人士的定义。

        可是,我依然过的快乐而健康,我的生活宁静而舒适,我不需要承担极大的生活压力,也不必为了迎合大众拼命透支健康。

        很多人认为做人难,因为他把自己内心的欲望投射在生活中了,不由自主地采纳、接受了别人的价值和观念。

        有意无意地用这些大众的观念来观察自己,越看越觉得自己离标准相差甚远,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渺小很卑微。

        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在和欲望纠缠。适度的欲望可以催人上进,过度的欲望只会让你迷失自己,毁灭自己。

        不合适的衡量标准

        现代人活得很累:钱不够花、房子不够住、车子不够高档、衣服饰品不够精致。

        于是,身上的包袱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活得也越来越累。

        老子说:大道至简。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简单。

        我自己还有一小段很奇妙的经历: 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刚好回到家乡,那一天骑着自行车去镇上上网,那时候我家里还没有网线。

        我上完网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中学时期的老师,她问我现在在做什么,我说在上学。那时候我刚好还在泰国的一所大学学习佛学。

        她当时很震惊,语气也很蔑视,说:你这把年纪了怎么还在上学?我能够理解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

        按照大众的眼光来说,三十而立,三十多岁已经成家立业了,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努力拼搏事业的阶段。而我还在上学,什么都没有。

        在他们的立场上来说,他们很难想象用心灵去追求佛学、追求解脱,这样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你站在高阶段去看,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说,房间里出现了一排蚂蚁,它们走的路我们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人类的活动空间它们无法看清楚。

        在我自己看来,我没有房贷要还,没有孩子需要抚养,没有妻子需要陪伴,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我没有大众要求的那些东西,但获得的自由和洒脱远远比很多人要多得多。

        世人皆推崇名车豪宅、精致高档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家庭摆设,在我看来清洁和维护这些高昂的东西,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大的。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人对生命、对人生方向的认识和把握,生往何来,死往何处,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你到底想怎么过。

        人生在世,确实有需要自己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

        我曾今也遇到过别人说,养一个孩子很难,从幼儿园开始,择校费、补习费、兴趣拓展费等等,总共算下来可能要花费上百万元。

        社会媒体上的某些道理确实是有用的,但是有些东西对很多人来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就看你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价值来衡量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以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标准或者那些贵族学校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养一个孩子远远不止上百万元。

        佛学中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业力。作为父母,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位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生长环境就可以。其实,做人也是一样的。

        一个普通人,不要总是用那些高大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说,圣人的标准,解脱者的标准,真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的标准。即便他们再成功,这套标准有多么好,可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合适。

        把别人的高标准、高要求强加在自己身上,盲目地模仿、跟随别人,只会让自己不断陷入痛苦的深渊。

        古人就说了有舍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

        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目标,明白内心真正的渴求,把那些不必要、不需要、不合适的东西舍弃,才能真正轻装上阵,向着梦想和幸福出发。

        人刚出生,什么都没有,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为什么越长大越不快乐,越长大越觉得做人难?正是因为这些拥有,才挤掉了我们的快乐。

        做人不难,难的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本心、如何断除多余的欲望、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所求太多,看似热闹,过后只剩下空虚和寂寞;保持简单,看似孤独,实则内心丰富充盈。

        愿大家都能初心常在,幸福常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