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77]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5]

  • 清茶饮语[60]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74]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83]

  • 对松悟禅[96]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8]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9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招识破!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472   时间:2023-3-28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3年3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多少人心,等不到日久就轻易走散。

        其实,不同路的人一眼就能分得清楚。

        无论他们怎么伪装,都改变不了真实的心性。

        想要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问他三句话就足够。

        一、和他谈钱

        钱,最能检验人心。

        与一个人谈钱,能快速分辨他是否利益至上。

        一个人看重钱不是坏事,但太看重钱也不是好事。

        太看重钱的人往往都很自私。他们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去伤害别人。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金钱”代表一切。钱就是他们的底线。

        为了钱,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钱,他们也可以违背良心,背叛感情。

        金钱至上的人,情感薄弱,道德感低。他们是金钱的奴隶,为了钱财卖命。这样的人,没有良心可言。

        所有的朋友和感情,也不过是他靠近金钱的跳板。

        你若是和这样的人交往,那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唯一,而是会被金钱压上一头。

        所以,不管和谁交往。你都要学会先跟他谈钱,别惧怕谈钱,谈钱不伤感情。真正伤感情的是,金钱至上的本性。

        二、有困难的时候,问他愿不愿意帮忙

        人在沦落困境的时候,最能分清:哪些是真朋友,哪些又是假交情。

        真正的朋友,当你有难时,不管多远,都会伸出援手。不管他当下多难,都会为你留条后路。

        虚假的情感,在困难面前树倒猢狲散。你一旦有难,他跑的比谁都快。

        这世上,能够同享福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共患难的人少之又少。

        真正与你交心的人,早已把“得失”置之度外。真正把你当朋友的人,从来不会嫌你麻烦。

        其实,感情都是在磨难中越磨越真。吵不散的才是真夫妻,难不倒的才叫真朋友。

        想要检验一个人,不用太多时间。只要找他帮一次忙就知道。

        三、问他对周围人的想法

        一个人的言语最能表现出他的内心。

        他对周围人的想法,也包括对你的看法。

        如果在他的眼中,周围都是友善的人。那么在他心中,世界都是善意的存在。

        从他眼底倒映出来的痕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与美好惺惺相惜。

        如果,他对周围人的看法里,抱怨大于感恩,怨气多余和气。那么你在他心里的模样也毫无例外。

        现在你与他的和谐,只是他在表面上的维系。指不定,在背地里,他早已把你诋讽的千疮百孔。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态度,也会影响着他对一群人的心态。

        心态宽广的人,永远不会用狭隘的眼光去看人。心胸狭隘的人,才处处对人设防。

        远离心眼小的人,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

        自古以来,最难测的就是人心。

        但人心深浅其实很简单,在细节里看见修养,在言语里看见态度。从三观里判断真心,从真心里发现真情。

        这世上的一切变化,其实都有迹可循。别轻易辜负一个人,也别轻易和人交心。余生与三观相同的人同行,和真心的人换真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