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在《警世通言》中写到: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人活一世似乎谁都逃不过这个定律:一旦走到极端就会生出祸端。
气球太大会爆,杯子太满会溢,做人太狂会倒,不加以控制的人生,终究会是一场灾难。
走过半生才明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放纵,而是学会控制。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固执的人,总是喜欢追求完美,结果,反而走向了反面;明智的人,却懂得适时“止步”,所以,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
01 势不可使尽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一旦身居高位,就肆无忌惮的仗势欺人,无视规则。
在他们看来,没有人奈何得了他们。
然而,他们错了。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机关算尽,结果却是落了个“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果。
这世间的一切,有因必有果。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终得恶果。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人生于世,不论地位有多高贵,都要有所畏惧。
人,正是因为有所畏惧,所以才不敢越“雷池”半步;
无所畏惧者,多是源于狂妄,而狂妄,多是源于无知。不知道敬畏自然规律,不知道遵守圣人之言,横行无忌,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潭。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是处于高位,就越会谦虚谨慎,宽厚待人。所以,他们往往能够走得更稳,更远。
02 福不可享尽
世人想得到精神的圆满,物质上最好有所欠缺。因为懂得“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个道理,曾国藩给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求阙斋”,意思就是居安思危,持满戒溢。
曾氏从不贪恋奢靡,节俭清廉,家里只有两个仆人,一老一少,所以要求家里的人每天都要劳作,凡事亲力亲为。
他也从不着华服,与外国使臣会面时,都可以发现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不仅如此,作为地方大吏,曾氏也从不收礼。
曾氏在家书中屡屡提醒后代们,在享福时不要忘记先人的勤俭,要爱惜福分,不滥用多用,方可以长保幸福,并可惠泽后代,这就是“惜福”。
怎么惜福?曾氏为后代子孙们讲出了几点︰少用仆婢,少花银钱,少管闲事,少断是非。这或许就是曾氏家族兴旺发达的秘诀。
03 便宜不可占尽
明代陈继儒在《警世通言》一文中说“得便宜处失便宜,贪甚么?”再小的便宜也在冥冥中标好了价格,你所认为不需要付钱的便宜往往在日后要你付出巨大的代价。
民间有谚语“自己吃肉,别人喝汤”,这样的人会使人怨恨,所以做人千万不能贪。
《菜根谭》中说:“非份之福,无故之货,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
有些“便宜”,看似是“便宜”,实则是“鱼饵”罢了。
一旦贪求,便可能会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收藏家马未都曾经雇佣过一名保姆。
这名保姆干活麻利,却总喜欢偷一些小东西。
马未都发现后,便对她说:“你需要什么,可以跟我说一声,我倒是不在乎那些小东西,但是你得说一声。”
保姆却依旧不改。
最后,马未都只能选择辞退她。
有些人把“蝇头小利”看得大过人品,结果,他们却因贪小利,失去了大利,也失掉了人品。
这便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刘震云说:“永远别占别人便宜。大家聪明的程度都差不多,你占别人的便宜,对方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不说。”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作聪明”,把别人当傻瓜。
所谓“利可共而不可独。”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滋味浓时,留三分让人尝”,所以,他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
04 聪明不可太尽
郑板桥在诗里曾说过“做人难得糊涂”,“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学习上总喜欢对孩子大包大揽,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全权替孩子们做决定。
孩子该上的学校,该学的兴趣班,该参加的培训,甚至连高考的志愿,工作,人生规划,人生大事,全都一一给孩子规定好。
而那些被父母安排了人生的孩子,没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思考能力,没主见,他们或许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步入社会后,可能很难适应社会的生活。
父母费尽心思,用尽聪明,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女能出人头地,超越自己,继承自己未完成的夙愿,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装点糊涂,吃点亏,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啊?所以说,做人不要太聪明,该糊涂时糊涂,才是真理。
结语:做人留余地,收敛言行,方可赢得众人的尊重;做事留余地,退一步让人行,方可让自己今后的路,越走越宽。
《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知止,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四不尽”,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一个人真正做到了,不管做任何事都能游润有余,如鱼得水。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