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82]

  • 十问时间[8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7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8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97]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76]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68]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88]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0]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564   时间:2023-3-24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3年3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你知道自己的情绪能量处在哪个层级吗?

        最近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觉察”,多次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勇气是正能量的起点。

        当看到这个情绪能量表,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说勇气是正能量的起点。

        -01- 负能量层级 

        你容易愧疚、自责吗?

        你会常常否定自己吗?

        你会经常内耗严重吗?

        时常感到悲伤绝望吗?

        以上这些都是处在负能量的层级。

        我们首先需要看见它,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再慢慢调整改善。

        羞愧和内疚

        这2个处在负能量层级的最底层。

        长时间处在羞愧和内疚的状态,很容易导致抑郁和自杀。处在这2个层级的人通常需要进行干预,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才能够才出来。

        羞愧的能量级几近死亡,它犹如是意识的自杀行为,巧妙的夺去人的生命。在羞愧的状况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够隐身。这是一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的状况,最终还会让我们的身体致病。

        内疚感通常会非常懊悔,自责,经常会有一种“所有的事都是我的错”。无意识的内疚感会导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带来意外事故和自杀行为。

        冷淡和悲伤

        冷淡是做事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都感到麻木。

        这个能量级表现为贫穷、失望和无助感。世界与未来都看起来没有希望。

        悲伤通常是最重要的人离开,我们会陷入这个情绪当中,消沉的生活。这种生活充满了对过去的懊悔、自责和悲恸。在悲伤中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灰黑色的。

        恐慌/恐惧

        恐惧是一种积极的负能量,中性词。某种程度上它是在保护自己,有积极的保护意义,人类生存的本能就是“活下来”。

        恐惧也是分层级的,源于我们有自我觉察,从最开始的害怕,到体验后的紧张,再到小心谨慎,再到恐慌,最后到恐惧。

        恐惧之后就是妄想,在这个能量级的人看来,世界到处充满了危险、陷害和威胁等不安全因素,进入了消极状态。一旦人们开始关注恐惧,就真的会有数不尽的让人不安的事来临,然后会形成强迫性的恐惧,就会妨害个性的成长,最后导致压抑。

        这几层都是向内攻击,很少人能够自己走出来,大部分人需要通过外界的帮助才能够走出来。

        贪婪/欲望

        贪婪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还要……且要……,很多的烦恼都是来于此。

        不过欲望也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欲望让我们有动力努力去达成我们的目标,去取得我们的回报。

        欲望意味着累积和贪婪。愿望可以帮助我们走上有成就的道路。

        愤怒

        愤怒是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表达,当人们愤怒的时候,实际是他背后的需求希望被看见。

        愤怒的消极一面可能会伤人,因为它的能量向外散发。

        如果有人能跳出冷漠和内疚的怪圈,并摆脱恐惧的控制,他就开始有欲望了,而欲望则带来挫折感,接着引发愤怒。愤怒来自未能满足的欲望,挫败感来自于放大了欲望的重要性。愤怒很容易就导致憎恨,这会逐渐侵蚀一个人的心灵。

        骄傲

        比起其他的较低能量级,人们会觉得这个层级是积极的。而事实上骄傲让人感觉好一些,只是相比其他更低的能量级而言。

        骄傲是具有防御性和易受攻击性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外界条件下的感受。

        一旦外在条件不具备,就很容易跌入更低的能量层级,进而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评判。自我膨胀是骄傲自大的助推剂,会常常不知道自己是谁。自我常常是易受攻击的,因此骄傲的演化趋势是傲慢和否认,而这些都是抵制成长的。

        欲望、愤怒和骄傲表现出来的通常是对外,对他人的伤害。

        -02- 正能量层级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会感受到非常舒服,常常能够给予你新鲜的建议,带给你温暖,带给你满满的能量。

        勇气

        勇气是正能量的起点,是拓展自我、获得成就、坚忍不拔和果断决策的根基,是所有行动的力量所在。

        来到勇气的层级,生活看起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充满挑战的,新鲜有趣的。

        淡定

        淡定的能量层级则是灵活和无分别性的看待现实中的问题。来到这个层级,意味着对结果的超然,一个人不会再介意挫败和恐惧。

        这是一个有安全感的能级。这个层级的人们,都是很容易与之相处的,而且让人感到温馨可靠。因为他们无意于争端、竞争和犯罪。这样的人总是镇定从容。他们不会强迫别人做什么。

        主动乐意

        很多时候我们是“我应该做”,“应该”是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乐意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这个意识层次可以看做是进入更高层次的一道门。在淡定的层次的人,会如实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在主动层次的人通常会出色的完成任务,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个层级的人,通常是真诚而友善的,他们总能有助于人,并且对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来。

        接纳

        接纳就是了解到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负能量层级的人则是没有力量的,通常视自己为受害者,完全受生活所左右。这个看法的根源是,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和苦难来自某个“外在”的东西。

        在接纳的层级,没有什么“外在”能让一个人快乐,爱也不是谁能给或夺走的,这些都来自内在。接纳意味着让生活如它本来的样子,并不刻意去塑造成一个特定的模式,不会去判断对错。

        智慧

        这是科学、医学以及概念化和理解能力形成的能量层级。知识和教育在这里成为资历。这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政治家和高级法庭审判长的能量层级。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以及很多其他历史上的思想家都是这个层级。在我们的社会中能超越这个能级的人凤毛麟角。

        比如爱因斯坦的那句“问题不能被产生问题同一层次的思维解决”,真的是一句特别有智慧的话语。

        爱,喜悦,宁静,开悟

        爱是包含一切感受的感受。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不变的爱,是永久性的爱。这种爱不会动摇,它不是来自外界因素。

        爱是宽容,它不是知性的爱,不是来自头脑的爱,它是发自心灵的爱。爱是总是聚焦在生活美好的那一面上,并且增大积极的经验。这是一个真正幸福的能量层级。

        喜悦。当爱变得越来越无限的时候,它开始发展成为内在的喜悦。这是在每一个当下,从内在而非外在升起的喜悦。很多圣人和高级修行者以及治疗师的能量层级就是这个。

        宁静。这个能量层级和所谓的卓越、自我实现以及基督意识有关。它非常稀有。而一旦达到这个能量层级,内与外的区分就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并光芒四射。虽然在其他人眼里这个世界还是老样子。但是在这人眼里世界却是一个和宇宙源头进化一起协同舞蹈的,不断浮动进化的流转。

        开悟。这是让无数人历代跟随的伟人的能量层级,这是强大灵感的能量层级,这些人的诞生,形成了影响全人类的引力场,在这一个能量层级不再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离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识与神性的合一。这是人类意识进化的顶峰,特莎修女就属于这一能量层级的人物。

        从负能量到正能量的3个步骤

        1.承认: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2.接纳:接纳当下的自己

        3.允许:允许自己不允许

        从正能量往更高正量的走的3个步骤

        认可: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选择

        欣赏:欣赏自己的优点

        允许:允许自己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首先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处于哪个层级,看见它,了解它,然后才开始改变,开始行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