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77]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5]

  • 清茶饮语[53]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73]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80]

  • 对松悟禅[96]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4]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3]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89]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以天之道做事,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 作者:琳小柒   转自:樊登读书   已阅:651   时间:2023-1-12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3年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无力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有一句回答这样说:“人生无论何时,都会有深深的无力感。”

        学业压力,职场危机、孩子问题,身体健康,无论何时,人生随处都有无可奈何。

        这让人们不仅开始思考:为什么生活在慢慢变好,可希望却渐渐变少?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在于平衡,而人之道往往源于私心。

        天道轮回,命运皆有否极泰来的时候,可私心作祟,生活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

        人这一辈子,起伏跌宕,缘来缘去。有些失去可以无需介怀;有些感情,可以顺其自然;然而有些经历,却需要刻骨铭心。

        世间之事多有无常与不公,命运的转变也许我们并不能左右,可人生的轨迹却需我们自己来选择。

        01 天之道:人有得失,事无增减

        有人说:生命的长河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未来千丝万缕。

        那些所见所闻,所得所失,都会形成一个因果循环,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果,命运如何,结局怎样,看似因果不定,其实上天早有安排。

        人们都说刘备是三国的“常败将军”,可曹操之败,也并不比刘备少多少。

        为救汉帝,曹操西征董卓,却被徐荣所败,丢盔弃甲,险死还生;

        宛城之战,曹操轻敌张绣,被其夜半偷袭,爱将典韦,长子曹昂战死;

        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却被周瑜一把大火,烧得灰飞烟灭;

        西征马超,曹操挥军亲至,却被马超打得大败,割袍断须,颜面尽失。

        曹操败绩之多,狼狈之多,难倒就不能算英雄吗?

        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可将时间画卷展开来看,每个人的轨迹皆由胜负构。

        真正的区别,从不在一时一地的归属,而在于得失间,一个人是否有所成长。

        曹操一生败迹如此之多,可依旧统一北方,奠定曹魏基础。

        归其原因,不外乎曹操格局之大,眼界之宽,起伏之间,便能吸取经验,转危为安,从而成就霸业。

        其实,凡是有所收获的人,都习惯于复盘,分析利弊,他们早已跳出即时利益的陷阱,能清晰看到终点的方向,把被动变主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终生成长》一书中曾写到:成长性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在成长性思维的引导下,他们不在乎眼前的得失成败,只会不断向前看。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曹操就是一个成长性思维的人,他从不在乎眼前成败多少,只在乎自己从中精进与否。

        前进有前进的执着,停留有停留的思考,在低谷与逆境中坚持,这才寻得了命运的青睐。

        人们总讲,天道无情,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天道亦最讲平衡,得失定数,皆有循环。

        而人生,总要在一次次轮回循环中,不断成长,变得坚强。

        02 地之道:起伏无常,万事自然

        有人说:“一个人的执念有多强,他的人生就有多苦。”

        人生在世,总是想要出人头地,为此可能放弃梦想,丢弃自由。

        然而,随着命运起伏,又有太多人沉沦过去,丢失理想。

        其实,很多时候,与其思索万千,不如顺其自然;与其执念于心,不如磨炼内心。

        2001年,29岁的罗永浩,已经年薪70万。

        在那个平均月工资只有800的年代里,罗永浩可谓是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但是,心高气傲的罗永浩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辞职后,开始了创业。

        他做过牛博网,搞过几个科技类项目,可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

        2012年,40岁的罗永浩宣布创立锤子科技。

        结果是,罗永浩在手机行业像个孤勇者奋斗了6年,6年后,他欠下了6亿债务,锤子科技更是被别人收购。

        罗永浩被推上了悬崖,为了还债,罗永浩连续尝试了几个不同的项目,最后却皆以失败告终。

        一次偶然机会,罗永浩开始直播带货。

        所有人都说他变了,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了投机主义者,可罗永浩从不在乎他人的评价。

        在抖音带货的这几年,他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换成是别的主播,早已形象受损,一蹶不振,但罗永浩却靠着自己的坦诚和信誉,在直播界站稳了脚跟。

        如今,罗永浩似乎已还清了所有债务,退出网络,重新创业,又成为了从前的理想主义者。

        记得樊登老师说这么一句话:无论命运把你抛在了哪一个地方,你就地展开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才能持续成长。

        诚然,罗永浩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命运怎样对他,他都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他能最快的振作起来。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只有在低谷才能显现。

        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面对命运,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古人常说流水不腐,而这对如今的我们来说,亦是所需要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应对问题,总是用自己单一的方法来解决。

        而当我们将自己的状态变得像水一样自然时,便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当然,所谓自然,并不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而是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然后随机应变,与势同行。

        正如慧律禅师所说: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想自己所想,为自己所为,追随本心,才是一个人精进最有效的方法。

        03 人之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社会学中有一个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表面上看,仿佛“马太效应”和“平衡之道”相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仿佛成了世间的定式。

        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其实,“马太效应”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与私心。

        强者之所以变强,往往因为他们具有利他思维;而弱者变弱,则常有零和思维。

        所谓零和思维,就是他们认定,一些人的赢,一定是建立在另一些人的输上。

        潜意识里,他们时刻都害怕有人占自己便宜,可与此同时,他们却又想占他人的便宜。

        《天道》中的刘冰,就是这样一个弱者。

        他在丁元英最困难之时,压价收取了丁元英大量的音乐唱片,可在得知丁元英的本事后,他又厚着脸皮,去寻求帮助。

        之后,在丁元英的帮助下,他顺利加入了格律诗,成为股东之一。

        可却在格律诗困难之际,他又选择退出自己的股份。

        后来,格律诗回归正轨,他又内心不甘,便想求丁元英再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丁元英给他一份档案袋,让他可以以此留在公司。

        然而,刘冰并不满足于此,他拿着这份文件到处与人要挟,希望可以利益最大化,可得到的答案依旧是拒绝。

        连番打击下,他想来个鱼死网破,可事实上,文件只有白纸一堆,最终,他失去了一切,结束了自己不甘的一生。

        正如书中所说:“他趴在井沿看了一眼,饱了眼福,苦了贪心,然后又跳了回去。”

        所谓弱者大抵如此,他们太重私心,有利便上,无利便回。

        这种贪婪已根植在了骨子里,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这个世界,让人迷失方向的是私心,让人失去判断的是利益。

        弱者只习惯眼前,害怕利益的失去,有时更是心安理得以弱者自居,把一切帮助都当成理所应当。

        作家水木然在《深层认知》中写道:“认知,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资本。”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困局并非不能改变,想要有所变化,就要打破认知局限,实现思维破局,从而掌控向上的钥匙。

        如此,才能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希望。

        世上的事,之所以铭心刻骨,一半在于求不得,一半在于放不下。

        在意远方,便会忽视眼前;执意昨天,便会忘记今天。

        生命从来都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沉沦纠结的背后,永远是执念与妄念。

        所以,命运不顺时,不妨想一想因果,看一看自身。

        天之道,在于平衡,虽此消彼长,却得失有常;

        地之道,在于规律,星移斗转间,要自然而为;

        人之道,在于思维,心念所及处,便是人生路。

        有句话这么说:“挡在命运面前的,永远只有自己。”

        生活的最大意义,在于认清命运,明悟规律,改变思维,在自我升级中,突破生命的桎梏。

        正视自己,减少焦虑;告别执念,寻回自我。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