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佛学研究网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这句话看似是教育孩子说的,其实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适用。人性复杂,心念无常。如果内心没有正见正思、正念正定,随着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一旦原有的“三观”动摇或崩塌,遇到一些不善缘,便有可能守不住道德底线。
所以,做好人,不仅要有“善心”和“道德感”,更要有智慧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否则学坏太容易。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人们总说“得意忘形”,风光时容易自我膨胀、忘乎所以。其实,人失意也会忘形,一蹶不振,对未来失去信心。这样的人,往往是将成功建立在外在无常的物质、事业、权势上,一旦遇到重大变化,便没了“主心骨”。
真正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心性、人格的修养和提升。无论穷通祸福,不移初心、谦逊低调,并且勇于面对、接纳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性。相比患得患失,这样的人生,更值得一过。
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打空拳”“说空话”本身看上去轻松,但不起实际作用,只是自欺欺人。不仅浪费气力、时间,还耽误时机。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践行。花拳绣腿,夸夸其谈,也许能唬住别人一时,但终究还要经得住时间考验才行。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揠苗助长副作用重重,当一个人活在等、靠、要的心理状态中,无论周围人如何催促帮助,依旧难以独立。生活如此,修行亦然,当“自依止,法依止”。若是自己不求解脱,任凭佛陀来度,也无济于事。
生死轮回中,我们看似有父母、亲朋陪伴,但无论降生还是离世,都只是独来独往而已。当自立自强,做生命的主人,对自己负起责来。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这句“老人言”,是说人要懂得感恩。恩田,是三大福田之一。懂得感恩,即使尚未付诸行动,福田亦在增长;感恩心淡漠,受人恩情却认为理所应当,福报终会耗尽,坎坷不易。
佛法倡导“知恩报恩”。知恩,往往比报恩更难。我们须知须报的恩有四重: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感恩父母给生命,将我们抚养成人;感恩众生直接、间接地为我们的生存、生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种种帮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有赖于国家的和平安定,也离不开山川河流大自然的滋养;作为佛弟子,还需感恩三宝的教导,引导我们看清宇宙人生的实相,生起智慧,证得菩提,自利利他。
感恩,就是治愈冷漠、对立、孤独、自私、傲慢的一剂好药。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每个人的人生起点,由于过去世积累的不同而有种种差异。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不如接纳、面对现实,感恩庆幸已经拥有的,以积极的思维和正向的心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不断进取提升。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和蜕变,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无明走向觉醒,无论起点、境遇如何,都不要看轻、放弃自己。生命本具佛性,朝着阳光努力生长就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