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82]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78]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78]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6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86]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79]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4]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82]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79]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86]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1254   时间:2022-9-7   录入:wangwencui ]


    2022年9月7日    佛学研究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节选)

        壬寅年八月十二,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这些谚语正是对白露生动地描述。可见,白露一到,真正的凉爽季节开始啦!

        白露“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第3个节气。

        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过后,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结成细小的水滴 ,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最具诗意的节气

        白露,一个诗意的名字,不仅美了秋天,还迷了诗人的眼。

        陶渊明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白居易说:露似珍珠月似弓;
        苏东坡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一身诗意,万古人间。

        白露三候

        《诗经》之《周南》中有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前五日,鸿雁此时自南而往北也,鸿为大,雁为小,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秋日渐成格局,鸿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以躲避寒冬,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

        二候:玄鸟归。后五日,玄鸟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白露满山叶飞坠。玄鸟即燕子。此时,已近中秋。不论南北,人人念归,便有了“玄鸟归”的淳朴愿望。

    三候:群鸟养羞。再五日,"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寄语

        白露,诗意般的名字,让这个时令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美。

        四季轮回里,有一白露,落入怀中,掸开灰色乏味的生活尘埃,化成小诗一朵。

        于是,广漠的世界里,有了欢喜的一隅。

        从白露开始,暑气完全褪去,真正的凉爽来到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候绿意虽然还在,但已经停止了生长。天空高爽,白云飞飘,正午的阳光不再炙热。成熟与收获,尽数来到眼前。沉重的汗水凝结成沉甸甸的果实,人们喜悦,感念,分享。

        肖复兴在《中国节气里说》: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

        一滴白露,分开了炎热,带来了凉意步步生成。
        一滴白露,折射了心境,透彻了情怀浅浅深深。
        一滴白露,浓缩了生活,溢满了智慧或大或小。

        日子在朝露中悄然逝去,人生悲喜交加的往事,也一点点化作记忆的星光。一场秋雨一场寒,请记得给思念中的人,打个电话。人生如露,知白守黑;人间万象,心豁事达。今日白露,清风白露,愿你生命无恙,生活无忧!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