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经历离别。
有些离别轻盈没有声音——曾经生命中的多少人,随着时间在记忆慢慢抹去了;有些离别很深刻、很沉痛——你是否失去过至亲,在满是哭声的房间里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
今年到现在,已经难以数清如今是第几位高僧离去了,除了悲恸与泪水,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婆罗门分稻米的故事
在《法句经·喜爱品》中有这么一个典故: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佛陀到他耕种的地方去找他谈话。
这婆罗门十分友善,他非常感谢佛陀关心他和他的工作。他向佛陀说:“等我田里的稻米成熟后,我会在收成之后,先分一些给你,我不会在分给你之前,先吃这些米的。”但佛陀预知他今年不可能有收成,所以不发一言。
婆罗门的米粮就要收成的前一天,却下起倾盆大雨,他所有的米粮全部被毁了。婆罗门因为无法如愿的分送佛陀米粮,而非常难过。
佛陀再度前去找他,并加以安慰。婆罗门也向佛陀叙说降临到他身上的大灾难。佛陀忠告他:“婆罗门,如果没有期待,你永远不会感到哀伤和恐惧。”
我们常常希望事物是按照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然而,世事无常,我们更是无法预料世事的无常。
但我们可以选择接受无常或在无常来临之时,冷静、理智乃至乐观的处理事物,还可在做任何一件事物之前就学会降低我们对此事物所产生结果的心理期待值,从而减少我们的执着之苦。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么多,也无非源自对无常的恐惧。然而这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必然会带给我们不安全感。
多数的人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比如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才会意识到无常的存在,所以总误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
其实,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自己对无常的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的原因。
无常的意思是变化。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
直面无常的人生
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不熟悉的人,害怕看见他的脸;了解他的人,能与他愉快相处。
无常不好也不坏,开心还是伤心,全看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与无常没有必然关系。
佛陀希望我们明了:一切都会耗尽,一切都是无常,毫无例外。即使是佛陀本人也示现了疾病、衰老和圆寂。
如果我们认为某些无常是好的、温和的,可以接受的,某些无常则无法接受,这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诸行无常的深意。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够谦卑,不肯彻底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见去认识真相。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因为它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
因为无常,我们永远有希望。
倘若没有无常,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远盼不到阳光灿烂,得病的身体永远不能恢复健康。
然而无论何种际遇,如果能转为道用,透过它认识生命的本质,那都是一生的财富,每一次的得失起伏无不是觉悟的契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