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72]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63]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8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7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99]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62]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8]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学会使用这三种力量,你就会所愿皆成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862   时间:2022-7-12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2年7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在世界上有三种力量,第一是自我功德力,第二是法界缘起力,第三是如来加持力。比如,农民种地,他自己耕种、浇灌,这是自我功德力。然后因为有太阳和土地,种子才会发芽、开花、结果,大自然的帮助就是法界缘起力。

        那什么是如来加持力呢?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种力量的存在,它就是一切圣贤随着时间生命中累积的愿力和功德力。愿力就是圣贤所发的大愿,功德力就是他们长时间的积功累德。

        比如,一个人组建团队,除了愿力外,他还要有能力,还要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些就是他的功德。不管是我们的事业,还是家庭,任何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由功德和愿力构成的。一个人生意做的小,另一个人生意做的大,根本差别在哪里呢?功德力和愿力。

        所以一个人内在不发愿,不积德,怎么会在外在的表现呈现出来呢?用今天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功德力和愿力是一种能量。比如,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呢?从现象上看,房子是钢筋、水泥和砖修成的。再往下深究,钢筋、水泥和砖是哪里来的呢?用钱购买的。那钱是哪来的呢?是一群人的功德力和愿力构成的。

        在佛教中,如来加持力,就是说宇宙中一直分布着一种力量,叫佛的愿力和功德力。那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呢?就像我们用接收器就能接收到隐形的无线电波,如来加持力也能用接收器接收到。那这个接收器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相信”。为什么有的人会没有接收到?因为他们不相信。

        曾经有一个小伙子问我,到底有没有佛?我于是问他说他的手机信号怎么样,然后他把手机递给我,说信号是满的。我拿过来的时候,偷偷地关闭了他的手机,再回答他说他的手机没有信号。他把手机拿回去,看了一下说关机了怎么会有信号呢?我回答说,关机了就不会有信号。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就相当于关闭了心灵,这样怎么会有佛呢?就像手机,信号强度不一样的原因是它们的接收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接收与我们的相信程度有关。我们的信心越强,接受的能力越强。不相信,就相当于没有网络;相信一点,就是2G网络;很相信,就是3G网络;非常相信,就是4G网络……

        为什么有的人理解能力非常强,而有的人理解能力就很弱?这就好比网页打开的快慢取决于网速的快慢,网速快就能迅速下载,网速慢就只能缓慢下载。过去可能我们认为人和人的区别在努力程度上,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网速的快慢。

        因此,要获得如来加持力,我们就要相信它。《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讲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一切的开始,信是力量,信是财富,信是福气。

        所以我们在冥想的时候,就只要相信就可以了,这样佛就会进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就能接收到佛的功德力和愿力。佛教中倡导的给老祖宗写牌位就是这个道理,看起来很迷信,其实不然。

        老祖宗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和老祖宗是一体的,如果老祖宗不好,我们也不会好。通过写牌位,我们就给老祖宗安装了一个接收器,可以连接他们和我们,这样我们的功德力和愿力就能通过我们传递给老祖宗,就能给老祖宗超度或者祈福。

        今天谈到的三种力量,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前两种,所以在努力过程中只使用了自我功德力和法界缘起力,都没有使用过如来加持力。当我们会使用三种力量的时候,就会以3:2赢过那些不知道如来加持力的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