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76]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69]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79]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1]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4]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88]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4]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2]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
    [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已阅:959   时间:2022-6-24   录入:chengshangyun ]

     

    2022年6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些事情就如打喷嚏,虽然你已经有所预感,却总是措手不及。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既定的事实,但是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易经》告诉我们,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

        很多时候,换个角度去看待生活,一切也会自然而然的如意起来。

        01 行得春风,必有秋雨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易经》

        这世上,没有强求来的事,只有水到渠成结出来的果。

        任何时候,都不要去怨天尤人。因为你当下收获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结局。

        你的幸福,来源于你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耕耘;你的痛苦,也来自你日夜反复,无休无止的沉积。

        凡事,都别为自己找借口,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年王阳明初立心学,被许多人攻击成邪说异端。

        他的弟子们愤愤不平,抱怨说:他们都不懂老师的学说,还在那儿随意评论。

        王阳明听完,只笑叹道:而非他们不懂,只是我们还做的不够。

        后来,随着王阳明以及众弟子的大力宣导,阳明心学被越来越多读书人接受,时至今日,仍然十分受用。

        《易经》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真正能够成功的都是懂得从自身找原因的人,只会挑剔别人过错,习惯性从外部找原因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成功。

        人生坦途,你若成风,必有秋雨相随。

        往后的日子里,请对自己多一分审视,对别人少一分谴责。精进内心的修养,提升眼界和格局。

        02 生而无畏,全靠信念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经过1028个日夜的期盼,孟晚舟重归国土。

        在走下飞机的那一刻,面对镜头与灯光。

        她眼含泪水,哽咽道:“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信念,是生而为人根植在血脉里的悸动,于生命的流淌中长盛不衰,生生不息。

        人活着,就靠着一口气,当你身在黑暗里,请用信念向绝望挥剑。

        《易经》中说: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唯有你的信念是靠山,与你孤单的灵魂来作伴。

        你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外在的金山银山,房子车子。而是来自于自信,聪明,有坚定信念的你。

        当你以自己为轴心,世界都会因为你而闪闪发光。从那一刻起,你才会对自己具备绝对的掌控力,能以你自己的方式,追寻信念中光明的样子。

        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随时随地尽自己所能,给生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03 万般使然,皆是造化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里感慨: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人生本就无常,便是红梦中人,也只留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但纵观红楼全文,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决定喜与忧的,从来不是富贵与贫困,而是如何看待人生。

        人这一辈子,活得就是一个心态。万般皆下品,惟有心态高。

        杨绛曾经经历过一次“公开羞辱”。她在某场讲义课上,一位女生突然站起来对她骂道:“什么都不教,就只教谈恋爱”“结了婚,不在家带孩子,还出来上课”……

        面对女生的指责,出于本能,是人都会反击。但是杨绛却让心态战胜了情绪,因为她明白,愤怒和对峙只会让事情恶化,于是她选择笑着面对责难,然后继续去上课。

        次日,她依旧如同往日一般如常上课,丝毫没受影响。也正是因为杨绛宽容的态度与优雅的处事姿态,让她吸引来更多的人。

        《易经》中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为善?

        心中的愁怨易结,但是不易解。泼天的怨恨,即便在解除之后,也会有余念不肖,恩怨不解。

        所以,最好的做法,不是与人结怨,与命运结仇。而是从心出发,用好的心态来调节一切,转变境遇。

        正所谓:“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人生路上,遇事能否顺遂,首先取决于你是否有个好的心态。心态对了,路就顺了。

        余生,愿你能有个好心态,天天都有好心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