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主持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6]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98]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0]

  • 十问时间[11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0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93]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3]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3]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守住心中的绿色
    [ 作者:闲来无事   转自:龙泉之声   已阅:3171   时间:2016-1-27   录入:wangwencui ]


    2016年1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河边的杨柳被冬天的西北风吹成了灰白色,枯枝横斜,风中摇曳。棕与黄,灰与白构成了北方冬天的主色调。

        只有室内的几盆花,还能让人见到冬天里难得的绿色,眼里不至于太寂寞,还能感受着生命的一丝生机。夏日里司空见惯的绿色,甚至有点让人不耐烦的绿色,在冬日里又变得那么珍贵。有些懊悔,在错过了以后才记起那绿色的可爱。

        想起了松柏四季常青,于是到山里去寻找残存在冬日里的绿。走了很长的路,被风吹疼了脸颊,吹麻了双手。终于见到了在风中瑟瑟挺立的松柏,灰白色的树干镶嵌着被风撕裂的老树皮,针状的叶子虽然没有改变不屈的绿色,叶子尖儿却已发黄枯萎。足以感动了,在这寒风凌冽,万物萧疏的冬天,还能看到如此顽强的生命。

        恶劣的环境,锤炼着生命的顽强,但愿人也如松柏,逆境中仍然坚守着生命的本色!

        被岁月无情的放逐到了中年,风华正茂,绿意盎然的青年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着记忆回想那段美好的光阴。冬天里的绿牵引着我的思绪,越过高山,踏过莽原,回到了沂河岸边的美丽城市--临沂,几年的军旅生涯,重又清晰如昨。

        营房边,冬青围成的墙,使我的记忆也永久的住在了里面。临沂的冬天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排排翠绿的冬青。

        早晨刚刚起床,首先映入眼里的便是冬青围城的墙。在北方长大的人,冬日里每天睁开双眼,就能见到满眼的绿,心情总不会太差。随着集合的号声,沿着冬青墙一天要例行跑两次五公里,当累得筋骨酸疼的时候,坐在冬青墙下,看着暗绿色的冬青叶子,所有的疲惫都尽逝了。或许那一片绿色,能唤起我隐藏在生命深处的能量。

        偶有闲暇,在冬青墙边和三五个南方的战友话着家常,给他们介绍北方的特色,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战友们听着我讲到小鸡炖蘑菇,讲到猪肉炖粉条,口水都会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听着我讲到满天飘飞的鹅毛大雪,战友们恨不能马上见到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雪国风景。也想坐一坐北方的土炕,围着炕沿上的火盆,倾听着山里人的家长里短。

        当听到战友介绍江南的风土人情,会对心里的烟雨江南更加的心驰神往。盼望着,有一天也能走一走江南黛瓦灰墙的石阶小巷,听一听冬日的雨,看一看竹林滴翠;听着他们,用比英语还难懂的方言互相交谈着。江南,在我心里更多了一分神秘。

        有时,坐在冬青墙下的长椅上,听着老团长讲述着过去的英雄事迹,会不自觉的摘下一片冬青叶子放在嘴里,直到满嘴的苦涩,才发觉已把冬青叶子嚼碎了,从嘴里吐出浓浓的绿汁。

        最喜欢临沂的雪,记得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一段对雪的描写: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喜欢看着雪花落在冬青上瞬间地融化,暗绿的叶子变得油光发亮,心会随着雪溶进了冬青的绿里。浓浓的绿意也溶进了记忆。

        花有谢时,月有缺时,人有相聚,就有离别时;岁月的车轮轧过了十八个冬天,不知远方的战友是否安好?或许今生很难相见,就像不复的青春,只有依靠记忆去找寻曾经的过往;远赴江南的燕子,请带去我的一声问候,拜托你回来时,也能捎回昔日兄弟的平安。人生总会有冬天,只要守住心里的那份绿,就不会失去生命的本色。(信息来源:龙泉之声)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佛音阁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