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
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第一的特殊的性格。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征兆。所以,佛涅般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内应运而生。
而传入中国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也是没有宗派门户之见的,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们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了宗派的出现。如有名的天台宗“五时八教”和华严宗的“五教十宗”。继后,其他宗派也相继判教。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经、律)来判释自己的宗派属佛所说的至上的圆教经典。所谓的:各宗大师尝有教相判释,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位次。教判既兴,门户遂起。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众二十部派争执;大乘有中观、瑜伽空,有二宗。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立宗立派也没有区别,成型的有:律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涅般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后来科判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今仍流行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及“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信息来源:凤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