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1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20]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19]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12]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8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18]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1]

  • 过好每一个当下[189]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2]

  • 走路的力量[12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生三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80   时间:2023-5-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5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总有人问,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提出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指的是欲望的主观享受满足感,欲望则是指想要达到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现实和期望值这二者之间,差距越小,越幸福。

        但是二者都要适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取其中庸为上策。

        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情绪,一种自我感觉。一个人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一个“足”字。

        面对诱惑,知足就是福;

        面对荣誉和褒奖,知不足就是智慧;

        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足让人奋起赶超。

        一、知足者常乐

        英国作家威廉姆·拉尔夫·英奇曾说:“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海边有个年轻人,捡了一条破船,补了又补。他每天都哼着小曲出海,即使空网而归,回到家,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唱着歌,内心十分满足。

        但有一天,太阳落山后,年轻人回到小船上,看到船舱里莫名其妙多出来了一块金子,他无比震惊,却又满心欢喜。

        渔夫手里掂着这块金子,开始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他想了整整一夜,而那一晚,他忘记了唱歌。

        从那夜起,这个年轻人就有了烦恼,他为了赚到更多钱,用金子买了一艘大船,但同时却背上高利贷,扛了一大笔债务,在生活的重压下,他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多年之后,他自己也成了鱼贩,虽然坐拥财富,但他仍然快乐不起来,海上的随便一点风浪都会让他急得睡不着觉。

        一次,龙卷风的突袭,让几条渔船触礁,鱼贩损失惨重。他满心焦虑,到沙滩上踱步,正好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歌声一下子让鱼贩联想到了年轻的自己,他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么快乐?”

        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恍然大悟,是当年的那一块金子,夺走了他的快乐。

        因为有了一块金子,所以想要拥有更好的渔船;因为有了一定的资产,所以想要得到更多。

        正是那不知足的心,让他一步步从快乐走向无边的抑郁。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当能力满足不了欲望时,则会陷入更大的痛苦。

        所以面对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知足。

        懂得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在,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曾听我妈妈讲过一个她朋友的故事。

        那位阿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自己是老师,丈夫也在大餐厅工作。

        因为工作原因,丈夫不能每天都按时回家,为了补偿妻子和女儿,他提前做好了娘俩的一日三餐,并且都细心的标上了日期和种类。

        但这位妻子仍不满足自己的生活,她不仅想让丈夫每天都陪自己,又想让丈夫赚更多的钱。

        妻子每天都在找各种理由生丈夫的气,最过分的是,她常常半夜把丈夫关在门外,不让他回家。

        终于,丈夫无奈之下提出了离婚,妻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一味的不知足终究会成为压倒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道德经》中有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人心太贪,就会活的很累;若要潇洒,首先知足。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

        只有减轻了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才能乐得清闲。

        二、知不足者自清

        《礼记·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

        意思是说只有通过不停地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更加刻苦地学习。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现在的社会,太多人自我感觉良好,无法正视自身的不足,但往往只有看清自我才能成就大事。

        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时,学习成绩优异,学校为了奖励他,就颁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但是他没有戴上奖章,而是选择把它卖掉,换成了一串红辣椒和基本自己喜爱的书。

        当时是冬天,天寒地冻,屋子里非常冷,但鲁迅先生依然选择挑灯夜读。

        每当他冷的受不了的时候,就摘下一个辣椒,切成几片,放在嘴里嚼,直嚼的满嘴火辣、额头冒汗。

        这样一来,他就消除了困意和寒冷,于是又捧起书继续学习。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不足并非贪得无厌,而是在全面审视自己的基础上做出改变。

        知不足,是认清自己的现状,审慎地看待自己的差距;

        知不足,是明白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知不足,更是一种完善自我的态度。

        知不足,常努力;知不足,才有机会进步。

        人生可以说是一次行船之旅,越退就离岸边越远;而每进一步,则会多一份底气。

        三、不知足者常新

        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优秀人物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永远对自己做到的不满意。

        著名作家契诃夫也说:“对自己的不满足,是真正天才的根本特性之一。”

        优秀需要百倍努力,而努力会令人不舒服;长期持续做不舒服的事,就一定要拥有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来源,就是对现状的不满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扑在自己的研究上,在他孜孜不怠的努力下,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新品种,产量屡破新高。

        正是因为他永不满足于现状,拥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让他成为业界翘楚。

        不论起点是哪里,都可以创造辉煌。

        人生不需要有贪欲,但要敢于不满足,对现状的不知足,即使失败也会寻找出路。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稳定,只有不断突破自我的本领,才是最大的保障。

        我们都熟知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也是这样一个不知足的人。

        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

        但是,他从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果,反而不断向未知的新领域攀登。 

        他自己曾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

        持续的改进和无休止的钻研,可以说是爱迪生成功的法门。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说:“人是永远不知足的。这正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伟大的才能之一,正是这种才能使人比那些对自己已有的东西而感到满足的动物优越。”

        在一定程度上不知足,是向上的车轮,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人说:“知足,是幸福者风向标;知不足,是自省者的鹅卵石;不知足,是成功者的垫脚石。”

        知足者常乐,知不足者自清,不知足者常新。

        这三种人生态度缺一不可。

        许多时候,付出和收获未必成正比,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不管是金钱也好,名利也罢,终究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

        我们要看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要相信,付出的汗水终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一个人都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

        愿我们都用快乐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去努力,用拼搏的姿态去拥抱幸福的生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408]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77]

  • 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卸下包袱从“心”开始![485]

  • 余生,心静如水,自在随缘[446]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802]

  • 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609]

  •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603]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802]

  • 谁都有看不透、想不通、气不过,看看高人的答复[709]

  • AI能成佛吗?一场中国小和尚与ChatGPT的对话[1129]

  • 有福三种贵相,无福三种衰相[784]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802]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842]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821]

  • 云淡风轻看结果,全力以赴求因缘[748]

  • 杨绛:不争,不理,不解释[813]

  • 慢下来,是为了更好地“赶路”[809]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992]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1032]

  • 知足、知止、知趣[115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