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0]

  • 人生的底线[118]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0]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1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2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7]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4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1]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39]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37]

  • 容易引发抑郁的12种思维方式,[12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独处,是一个人最昂贵的自由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26   时间:2023-5-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5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曾有人问:“你为什么越来越喜欢一个人?”

        高赞回答:“因为此时的世界是我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联。”

        看似简单的对话,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成年人生活里最单纯的道理。

        当下的我们,很容易被各样的关系裹挟,被繁忙的工作束缚,被复杂的情绪压抑,就会很累,很疲惫。

        而独处,就像是我们的一块自留地,在无需外界的参与下,去做喜欢的事,去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一、给身体放假

        同事李哥,晋升三个月,胖了30斤,住院15天。

        在这近100天里,李哥回家吃饭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下班后的时间,基本都放在了各种“局”上。

        直到痛风疼得不行才到医院检查,却发现不只尿酸高到离谱,血糖也急需控制,医生要求他马上住院调理。

        与往日的热闹不同,此刻,只剩他自己待在病房。

        半个月过去,李哥发现自己没有参加酒局饭局,没有刻意维系关系,公司的业务在照常运转,事务也都在顺利进行。

        有句话说:“我们本身的价值,不在于吃了多少顿饭,喝了多少次酒,而是真正能给对方提供和交换多少。”

        当李哥亲自验证过这样的道理,忽然就转变了自己的想法,不是非去不可的应酬就不参加,不是必须到场的“局”就不出现。

        很少再拉人组队打游戏,也很少再聚众讲“群体相声”,而是,戴上耳机,跑步或者小憩。

        开始珍惜一个人的时间,运动或休息,不愿再吃透支健康的亏,给身体一个复原的假期。

        当年岁渐长,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身心最自由的时候,不是推杯换盏的快乐,也不是身在人群的欢闹。

        而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功利的牵制,没有交际的局限,只与自己相处,不束缚情绪,也不消耗身体。

        二、予情绪出口

        “见过了世事纷扰的模样,才发现每次治愈我的,都是独处的时光。”

        这是自媒体博主@都靓,十年的成长感悟。

        19岁,第一次录节目,现场老师说她没有锋芒,声音不够洪亮,撑不起大舞台的追光;26岁,转型做读书博主,评论区有人说她,都什么年代了,假清高,真无聊。

        各种不支持,不认可,充斥在周围,可想而知会有多大压力和负面情绪。

        面对冷眼和嘲笑,都靓回到书桌前,栖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去感知内心的回响。

        不去向外求理解,也不刻意寻找慰藉。

        她说:“今年我29岁,不再向往大舞台的霓虹,虽偶尔还是会在评论区碰壁,但学会了放过自己。把生活的压力写成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主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不被接受和认同太过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整理好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沉淀情绪,把自己劝明白的过程。

        我们常常以为,烦恼分享出去就会减少一半,但时间久了,会发现:

        很多压抑的情绪,在倾诉和抱怨之后,依旧堵在心口;那些没有打开的心结,当热闹散去,依然停在那里。

        梁实秋先生说:“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当我们真正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相处,就会慢慢厘清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想要成为的,知晓可以舍弃和无视的,然后,抛掉垃圾情绪,重新拾回快乐,获得轻松和自由。

        三、予书中忘我

        曾看到一句话:“爱读书的人,独处也不会孤独。”

        人心和书籍,之间好似存在互通的道路,彼此给予和支撑。

        前段时间,作家梁晓声在访谈中说:

        这个时代太喧嚣,喧嚣到我们无处可逃。我有时候读书是要逃到书里去。

        灵魂是喜欢独处,而不喜欢热闹和喧嚣的,它不是器官,是一个虚拟器官,要像爱护自己的心脏一样,去爱护自己的灵魂。

        如果我们真的爱护它,就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光。

        太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眼前这个焦虑浮躁的世界,习惯了快节奏的奔忙,任身体在前面跑,却忘了为什么,为了什么。

        而读书,之于我们,就像是给灵魂找一个落脚的地方。

        让我们偶尔停下来,给自己留一些空隙,从眼下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到另外一个环境中,以另外一个角色,感受另一种世界。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逃避,可就算是逃避又怎样呢?

        暂时告别乏味生活的无奈,没有领导的追问,没有客户的指责,没有做不完的功课和熬不完的夜。

        暂时告别琐碎日常的乏累,没有操持家务的疲惫,没有辅导功课的挣扎,没有对金钱的苦恼和对健康的担忧。

        可以稍微放松一会,不去想那么多,只“躲”在简单的世界里,忘却自己,获得灵魂的自由。

        四、以小事欢心

        作家宁远在《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书中,写到自己由主持人到“小裁缝”的变化。

        她说:“年纪越大,我越知道当个手艺人的好,只用打磨自己,只用做好分内事,无需讨好,无需谄媚,也无需看人脸色。”

        从前,她会学着融入人群,主动去适应处世的规则,总是按照别人给出的定义去生活。

        而当下,她会沉浸在做一双鞋,做一件衣服的专注里,享受这份简单的安静和笃定的踏实。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脱离现实的忙碌,也无法完全从复杂的关系里抽身,但却可以找一块自留地,稍作隐藏,回归自我,只和喜欢的事物在一起。

        演员梁朝伟曾在短片中说:

        他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独处,隐居日本二三十年,不学一句日语,就是希望有很多自己的空间,安安静静地喝杯咖啡,吃个司康,听听火车经过的声音。

        当我们了解和经历得多了,就会懂得:

        能够真正让我们得到放松的,并不是那些盛大的聚会和多人的狂欢,而是单纯细微的小事,会让我们放下焦虑和烦恼。

        《岛屿书》中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我选择的孤独更能解放人了。”

        这世界很匆忙,很难找到一段独自面对自己的时间。

        不如,就沉下心来,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养鱼、插花、泡茶、种园……

        这些看似琐碎的过程和不能再普通的点滴,反而,是奔忙现实里的一颗糖果,滋润了生活,欢悦了内心。

        五、与自己和解

        一个人,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下午。

        三年前,我在咖啡馆第一次遇见小婉姐,而后,几乎每个周三她都会在这里出现。

        我问她为什么一直都是自己来,她告诉我:这一下午的时间,是她和生活要来的“空闲”。

        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她选择搬到父母身边,但人一多,矛盾就会变多。再加上工作的烦恼,太多的事情,都要和自己聊一聊,想一想清楚。

        人生这部剧里,我们扮演着很多角色,“演出”时难免就会出错,不管原因如何,我们总是会怪罪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深陷在自我怀疑。

        在忙碌的状态下,繁事推着我们向前,没有时间把一件件小事想明白,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压在心口的石头,挪不走,也掰不开。

        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直面自己,剥开外壳看内核,了解自己的痛处和缺陷,然后试着去接纳,去和解。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都看不清人生的走向,所以难免会失望、难过、委屈、迷茫、焦虑。”

        其实,无论是谁,有多少金钱和多大的能力,我们都无法预知任何事情如何发展,每件事情的结果也不会全都如我们所愿。

        当知道了,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换来理想的结果;不是每一份付出,都能得来等量的收获,就不会那么要求完美,不那么强求自己。

        真正和自己聊清楚,才能握手言和;开始爱自己,才能拥有自由。

        许倬云先生说:“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累就累在无法安顿自己的心。”

        世事复杂,人来人往,我们置身于家庭和工作,生活被各样的关系和琐事占据。

        但请记得,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独处,去放空,去给身心找个角落栖息。

        愿我们,都能在自我排遣和修复的过程里,养好身体,储好情绪,多积快乐,拥有更丰富的自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40]

  • 你的自律!决定着你的一生[223]

  • 人生,往前看,别回头[243]

  • 禅门中的“自由”,比你想象的更自由[247]

  • 接纳自己,不需要去“解决”任何问题[264]

  • 会苦一阵子 但不会苦一辈子[288]

  • 人生最该坚持的三件事:多运动,少熬夜,勤读书[301]

  • 当你悟透自己,也就看透了人生[297]

  • 独处,是一种境界![355]

  • 人生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395]

  • 受持戒律,得真自由[391]

  • 眼界、自律、自知的力量[480]

  • 告诉孩子什么最重要![514]

  • 原来,这就是 “乌鸦定律”[487]

  • 生活需要松弛感,太用力的人走不远[419]

  • 当你悟透自己时,活得就自在了[378]

  • 旺自己的3种方式[550]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看![589]

  • 弘一说:独处是为了不陪他人演戏,与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599]

  •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彼此成就,互为贵人[65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