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3]

  • 人生的底线[12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1]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康法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95   时间:2023-4-23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4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译文·晋中山康法朗

        康法朗,中山人,年少出家,秉持戒律。一次读经,读到双树鹿苑之处,不禁黯然叹道:吾已不值圣人,怎可不睹圣处?于是发誓要瞻仰佛陀遗迹。遂与四位同学,从张掖出发,穿越沙漠。

        走了三天后,路上再也没有其他行人,见一座荒废的寺庙,草木丛生。其中两间破屋,各住一人,一人诵经,一人正患痢疾。两人虽相邻,却不与相互关照,因此满屋恶臭秽污。

        康法郎便于同伴停留了六天,为他们浣洗供食。第七天,见房屋中布满香华,才明白原来两位是神人,便去请教。

        四人不再西行,留在该处专心修道。康法郎再度西行,遍游诸国,研寻佛教经论。后来返回中山,门徒数百人,此后下落不明。

        康法郎的弟子令韶,其祖先是雁门人,姓吕。年少好畋猎,后来发愿出家,拜法郎为师。令韶擅长禅学,每入定,或数日不起。后移居柳泉山

        原典

        康法朗。中山人。少出家善戒节。尝读经见双树鹿苑之处。郁而叹曰。吾已不值圣人。宁可不睹圣处。于是誓往迦夷仰瞻遗迹。乃共同学四人发迹张掖。西过流沙行经三日。路绝人踪。忽见道傍有一故寺。草木没人中有败屋两间。间中各有一人。一人诵经。一人患痢。两人比房不相料理。屎尿纵横举房臭秽。朗谓其属曰。出家同道以法为亲。不见则已。岂可见而舍耶。朗乃停六日为洗浣供养。至第七日见此房中皆是香华。乃悟其神人。因语朗云。比房是我和上。已得无学可往问讯。朗往问讯。因语朗云。君等诚契皆当入道。不须远游诸国。于事无益。唯当自力行道勿令失时。但朗功业尚小未纯未得所愿。当还真丹国作大法师。于是四人不复西行。仍留此专精业道。唯朗更游诸国研寻经论。后还中山门徒数百讲法相系。后不知所终。孙绰为之赞曰。人亦有言。瑜瑕弗藏。朗公冏冏。能韬其光。敬终慎始。研微辩章。何以取证。冰坚履霜。朗弟子令韶。其先雁门人。姓吕。少游猎后发心出家事朗为师。思学有功。特善禅数。每入定或数日不起。后移柳泉山凿穴宴坐。朗终后刻木为像。朝夕礼事。孙绰正像论云。吕韶凝神于中山。即其人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6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7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静[18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汪[21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导[21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谛[19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彻[28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含[2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成[26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惠安[2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鉴[26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诠[26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苞[2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静[33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义[2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弼[29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渊[3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观[32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