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9]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3]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5]

  • 人生的底线[128]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9]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3]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2]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5]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慈悲的力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24   时间:2023-4-1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4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慈悲,是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尤其是谈起佛教,大家往往都会想到这两个字,那么慈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佛教的慈悲又拥有怎么的力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慈悲的字面意思来说,慈是慈爱,悲是怜愍,慈悲有寄予同情的意思。在佛教来说,慈是爱念众生,常予以众生安稳快乐;悲是悯念众生在六道中受种种的身心之苦,将这些痛苦烦恼予以拔除。大慈是与一切众生以乐,大悲是拔一切众生之苦,换句话说,大慈是与众生以善乐的因缘,大悲是与众生以离苦的因缘。

        从以上所讲来看,慈悲就是与乐拔苦。佛经中有所谓“四无量心”,说明了慈悲喜舍四种的意义。浅白来说,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占有了宇宙空间的一席之地,都与其他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慈悲的目标则是希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拥有幸福安乐的生活。

        进一步说,慈悲也可以说是绝对的爱。什么是绝对的爱,就是无条件的、无差别的爱。与此区别的则是把“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凡事都守着一个自己,执着于自己之物,我的东西,我的财产,我的家人,我的房子……

        这个“我”、“我拥有”的观念如此强烈,私心满怀,由此而产生了无数的差别心。只知道敬重自己家里的父母,却不知尊敬其他的老人,只知道怜爱自己的子女,却不肯顾怜别的孩子,这些就都不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偏狭的、差别待遇的爱,当然不能说是慈悲了。

        慈悲必须是无差别的爱,不仅是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孝敬社会上的每一个老人,怜爱家里面的子女,因此也愿意关照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境界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立刻做到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修行,逐渐地不再去划分人我的境界,多为他人着想,打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消除彼此之间的障碍,这样的爱心也是能够一点一点扩展,乃至无限,成为纯粹的爱。

        关于慈悲的爱,好比是母亲舍命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一切众生,应起无量的慈心,对十方的世界,应起无量的慈意,上下左右没有障碍也没有怨怼,应行无敌意之大慈悲心。

        人人如果能以爱己之身去爱他人,爱己之家去爱他家,就不会有什么竞争对立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乐共荣才有可能。这也是佛弟子们修慈心的目标,就好像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是要使令每一个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了脱生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这3种“内在力量”[299]

  • 佛教如何看待“爱”?宗舜法师:佛教不是爱的宗教[301]

  • 心静的力量[309]

  • 获得内在力量的十种方法[249]

  •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445]

  • 慈悲的四重境界[432]

  • 灵魂的品级[565]

  • 你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843]

  • 好习惯的力量[590]

  •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767]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889]

  • 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都是水到渠成的[945]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923]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1234]

  • 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640]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1117]

  •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915]

  • 学会使用这三种力量,希望你所愿皆成![763]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98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4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