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39]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3]

  • 人性四大弱点[154]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1]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1]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47]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1]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51   时间:2023-3-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3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知名作家雪小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光阴早就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在了修炼它的人身上。那个美妙的东西,是清淡,是安稳,是从容不迫,也是一颗最自然的心。”

        是啊,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大道至简,修的是心态,修的是化繁为简。

        一个人最舒服的活法就是: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

        1 凡事往好处想,阴暗变光明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回到家,发现许多值钱的和有用的东西都被小偷卷走了,家里一片狼藉。

        起初他很是生气,后来慢慢想通了。

        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都很同情他,不停地埋怨小偷。

        罗斯福却宽慰大家说:“我真的很感谢上帝,理由有三个:

        一、小偷只是偷走我的财富,没有想过伤害我的身体;

        二、小偷只偷走我的大部分财物,还给我留下小部分让我度日;

        三、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偷不走我乐观的心态。”

        每一件不幸的事情背后都藏着万幸。

        真正让人不幸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面对事情所持的不好心态。

        如果只盯着损失,身心将遭受百倍伤害;如果看到不幸中的万幸,伤害将减少到最低。

        这世上每一件事都有两面甚至多面,凡事往好处想,你的心就会开心舒服,身体也舒畅健康。

        曾仕强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遇到事情都要往好处想,事情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因盗窃入狱。期间他看到了一篇林清玄写的报道,是这么评价他的:

        “这个人思维如此缜密、手法如此高超、风格如此独特,想必做任何一行都会成就一番事业吧。”

        年轻人看到这篇报道后,突然悔悟,发现自己的人生也许另有可能。

        于是他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终于在几年后,有机会白手起家,很快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林清玄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罪恶,而是优点,并由优点联想到正面人生。

        年轻人看到的也不是埋怨自己“臭名远扬”,而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最终脱胎换骨,成就人生。

        吸引力法则说:凡事往好处想,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看到黑暗,心就活在地狱;看到光明,心就活在天堂。

        凡事往好处想,人生的阴暗也能被光明照得无所遁形。

        2 生活往简单过,成就不简单的人生

        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是想求取什么,少量能得到,贪多就不能得到。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生活越是简单的人,越容易得到快乐,也越容易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成功。

        前段时间,数学家张益唐应邀在北大直播间做了最新的学术报告,轰动了整个数学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在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的突破,意味着160年来数学历史终于可以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有人称张益唐是世界数学史上前后50年内最伟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而这些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呢?

        博士毕业后,张益唐因故没能在学术界留有一席之地。但他一直对数论有着极大的兴趣。

        张益唐44岁以前都没有自己的家,很多时候是寄居在朋友家的地下室。

        张益唐过着十分简单的生活,除了上班,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独处。他经常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

        张益唐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专注在数学中,简单地生活着,却收获了不简单的成就。

        樊登老师说过:“物质和网络诱惑太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它们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现在这个社会,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网络的诱惑也层出不穷。

        我们发现,物质多了,身体反而差了;选择多了,精神反而乱了。

        用简单的物质过舒服的生活,用无欲的心挡住八方的诱惑,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充实的人生。

        简单的人生最舒服,能过简单日子的人不是一般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

        3 舒服,就是一切随缘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属虚妄。”

        佛说,我们所看到的世间种种相,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时刻在生住异灭之中。

        人,会生老病死,物,会成住坏空,没有一个人和一个事物能永恒存在,这就是无常。

        《次第花开》中说:“人们一切的苦恼挣扎都源自对无常的恐惧,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

        《佛陀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悬崖边救下了一个准备跳崖自杀的年轻人,并问他为什么自杀。

        年轻人说:“我一直在追求财富和成功,放纵自己的欲望,可实现之后,又感觉内心空虚,生活了无生趣。”

        佛陀对他说:“当我们内心有欲望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满足它就会获得快乐,可当梦想成真之时,才发现我们的心又空虚如昨。你知道为什么吗?”

        年轻人摇摇头,反问道:“是的,可是为什么呢?”

        佛陀说:“因为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旦得到满足,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没有任何一个欲望我们能抓得住,它给不了你任何东西。”

        很多女人想永葆青春,却发现怎么也定挡不住岁月的风霜;

        很多男人想一直成功,却发现人生不如意才是常态。

        希阿荣博堪布说:“当人生走到尽头,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奴一仆,就连最为精心爱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

        所以明白了无常,才能修一颗平常心,才能看淡得失。

        有人问佛陀:“你离开皇宫得到了什么?”

        佛陀说:“我离开皇宫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失去,失去了瞋怒、失去了贪婪、失去了嫉恨。如今我一无所有,到达了寂静的彼岸,内心无比平和。”

        当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就会一切随缘,灵魂才真正舒服。

        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好事来敲门,它是告诉我们,善行有善报,继续众善奉行;

        当坏事发生,它是提醒我们,恶行有恶报,以后要谨言慎行。

        但不管好事坏事,最后都会过去。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要想过得舒服,就要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修一颗平常心,来应对世间的变化无常。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78]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子[161]

  •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彼此成就,互为贵人[288]

  • 关好身后的门[244]

  • 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模式,看懂了就顺了![393]

  • 有一种人:待人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446]

  • 真正“随缘”的人,躺不平[628]

  •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665]

  • 人与人合不合,就一个字![649]

  • 随缘不随便,智者不攀缘![626]

  • 这样说话既有涵养,又让人舒服![611]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776]

  •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740]

  • 随缘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980]

  •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722]

  • 三七定律,原来是最舒服的关系[832]

  • 想不到佛陀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极简,但绝不马虎[1000]

  • 万事只求半称心[865]

  •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精神上的自律![923]

  • 做人处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8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