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5]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8]

  • 人性四大弱点[155]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2]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2]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48]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2]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48   时间:2023-3-21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3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

        有了因缘,才有互相对待的结果和彼此感受的回报,这是日常生活中不曾远离的。

        人无法离群索居,人群中要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处于群众”,需与人结好缘。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是善缘,还是恶缘,全看用心的一念之间。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

        有所付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即是好因缘。

        佛陀常常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结好缘,曾讲述了一段他与阿难的往昔因缘,希望弟子重视因缘,多结善缘。

        在久远劫前,有一位老师父带着一群年少沙弥在一间古寺里修行。他的教法很严厉,严格要求沙弥要精进用功,勿自我放纵、浪费时光。

        老师父常对小沙弥们说:“大家要精进用功,不管是行、住、坐、卧,一定不离经文。哪怕是在外托钵,走在路上也同样要时时背诵经文。”

        其中有一位小沙弥,他谨记老师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托钵出门乞食,眼睛专注地看着钵,直直地向前走,口里朗朗地背诵经文。

        那时,有一位长者看见他,打开大门要让他进去,可是由于小沙弥背诵得很入神,而忘记了要托钵,一户户地走过去。

        长者看到小沙弥从他家门口经过,嘴里还一直念诵经文,没有注意到周围的情形,觉得这位沙弥很可爱!

        他就向前叫道:“来,来!这位年轻的沙弥,你的钵还是空的,怎么走过我家门口而不进来呢?”

        小沙弥说:“长者,我太专心背诵经文了,所以走过头而不自知!”

        长者又问:“你为何这么专心,乃至于对周围的环境都没有感觉呢?”

        小沙弥说:“我师父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教我们要守住一念心,不能放纵,要时时精进。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背诵很多经文,而且要背会才可以回去。”

        长者就说:“你这么用功精进,不如以后每天都来我家,我供给你满钵的食物,那你就不用再费心沿路托钵了。”

        从那开始,日日、月月、年年,都是由长者供给他基本的生活所需,让他无后顾之忧的修行。年轻的沙弥很感恩,更加专心精进、深入经藏。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弟子:“当时的沙弥就是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

        阿难生生世世都护持我,我则引导阿难入正知见,这都是因为过去种种好因缘的结果啊!”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有了因缘,才有互相对待的结果和彼此感受的回报,这是日常生活中不曾远离的。

        人无法离群索居,人群中要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处于群众”,需与人结好缘。

        释迦牟尼佛离开皇宫到处参访、求道时,虽然有一段时间是在苦行林静修,但是他成道之后,为了教化众生,还是必须回归人群。

        所以修行不能离开人群。

        总之,与人结好缘,将来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才有办法、能力及因缘度化众生。所以善缘是很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语默动静都需很用心、谨慎,比如说话,要为对方设想,说了这句话会让对方安心,或是让他烦心?

        不要逞一时之“口快”而去伤人,让人起烦恼,那就结了恶缘。

        恶缘不只在今生会有障碍,让对方心中产生怨恨;即使来生来世也会变成障碍,阻碍我们的道心、道行。

        所以,发愿度众生,此时就应照顾好身、语、意业,结好众生缘。凡事都要多用心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来看看,你是否因缘具足[49]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571]

  • 幸福源于善欲,因缘决定命运[492]

  • 佛大战“六师外道”[644]

  • 云淡风轻看结果,全力以赴求因缘[510]

  •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535]

  • 性格背后有因缘,缺点背后是苦难![614]

  •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当下改变[685]

  • 恐惧因缘生,恐惧因缘灭,解除恐惧最有效的办法[668]

  •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727]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830]

  • 佛说“一切皆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826]

  •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1001]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1011]

  • 知道什么是无为?看了醍醐灌顶![1248]

  • 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因缘果报[1551]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1747]

  •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1708]

  •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2061]

  • 禅语:因缘一直在变,切勿傻傻坐等![239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