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5]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71]

  • 人性四大弱点[155]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3]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2]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2]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3]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3]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 作者: 净界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377   时间:2023-3-21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3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智者大师云【隔真妄,破九界,显佛界,为缘修。】

        智者大师把修行分成两块:一个叫缘修。就是你如果不走《法华经》,那只能在因缘所生法,就是根尘识的因缘去修,那么这样就产生“隔真妄”,就产生对立了,真妄是对立的。但是你很努力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破九界”,然后开显佛界,这叫缘修。在生灭因缘中对治根尘识,生灭对治法则。所以,当我们不走心性这条路来改变自己,当我们选择从根尘识的碰撞、从因缘上来对治,那你的人生变成对立的,你只能要么偏空,要么偏有。没有用理观的心性来整合,那你就不是一佛乘了,你落入了三乘的对立法门。这叫缘修,就走上了远路。

        《法华经》的修学叫真修。智者大师云:【融真妄,绝破显之意,为真修。】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找到成佛的捷径。不管你过去烦恼有多重,也不管你过去业障有多深,关键是你要先回归到你的一念心性,因为它没有烦恼,也没有业力,也没有老病死。先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以后再来破妄显真。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一念心性来是最有利的,因为它是不生灭心,它永远不会离开你的。就是说它不会被烦恼破坏。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你看很多人他越修烦恼越重,这就是压抑。烦恼你压得过它?它反弹的时候,那就不好了,你看有些人,他是用强压的方式,强压的,这个作用力会等于反作用力,所以弄到最后他烦恼就爆发出来了。

        在心性修没有这回事情,因为它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业力,本来就没有生死。你拉到心性是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叫做真修。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内观”,养成内观的习惯。整个《法华经》的妙法,只有一句话就讲完“善知识,莫向外求”!如果你现在还要选择离家出走,那这个法华经跟你就没有缘了,那你只能修方便门了,只能“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那你的成佛之道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障碍了。因为你选择这条路就不对了。

        所以,修行第一件事情,养成内观。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不管别人是对是错,我也不管这件事情合不合理,就是观照我自己:“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意义?我是不是能够利用这个能量来启动我的佛法界?”所以,成败得失就在这一个关键而已,这个人生的开关。你向外,那就是缘修。那叫现前一念心识,那你就活在根尘识的因缘,就是活在业力烦恼,你就走不出过去了。所以,内观,就是先把心识转成心性。

        那怎么观呢?即空,照了心性的本体“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这个清净,关键在于本然,它是本来就清净,所以它才能够不受染污。所以,我们通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离开过去无量劫来的生命轮回所留下来的这些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乱七八糟的相全部放下,就把心带回到原始点。这是空观,安住力。

        那么假观呢?“照了心性,随缘之用。理具事造,两重三千,随缘显现。”这个“理具”就是,我们一念心性虽然清净,但是它法尔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叫做理具。那么“事造”呢?就是我们通过修行或者染净的造作,把这个理具的法界显出来,叫做事造。比方说,我们现在事造法界是一个人,我们人法界是显现出来。但是,我们虽然是一个人,我们生命当中其他的佛菩萨的法界也是存在的,它是隐藏而已。就是它有十道门,我们今生只开了一道门,打开人法界,所以这个事造。既然理具事造同居一念,你怎样启动它,它就怎样不断地显现,叫借相修心。所以我们要多借佛菩萨的相状来启动我们的佛法界,这个就是假观。那么中观呢?就是体用同时,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那么苦,全因看不清,放不下,舍不得[1225]

  •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2771]

  • 佛的智慧有多高?[2079]

  •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2121]

  • 用佛教观点看超级病毒:诸法因缘生,因灭法还灭![2381]

  • 我们这个世间是缘起;极乐世界是性起,不是缘起[2367]

  • “知道诸法实相,今生只坐一小时也不空过”[2470]

  • 《金刚经》精华10句: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4222]

  • 综观古今中外,唯有佛教的因果观才能洞彻宇宙万有的实相[3152]

  • 佛法是如此圆融又无碍[3450]

  • 生活在“法”的实相中 [道炜法师][3404]

  • 人生的实相 [慧净法师][4679]

  • 背个皮囊四处走——生命状态实相[4014]

  • 波浪与海水:给实相一个揭露自己的机会[6608]

  • 从“有”的实相到“无”的空灵 [李泽厚][6312]

  • 竺道生的实相涅槃说[6335]

  • 佛教音乐观—略论佛教音乐在修行中的实相与虚相[6435]

  • 佛教实相真理的哲学[4762]

  • 略论中道实相的真实义蕴[6434]

  • 从布施波罗蜜看中观学的实相思想[919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