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5]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70]

  • 人性四大弱点[155]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2]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2]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1]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2]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22   时间:2023-3-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3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在古代,古人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里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读,指导着子孙后代过好每一刻当下。

        自汉代以来,古人为每个时辰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读起来口齿生香。

        01 夜半:子时 23:00——1:00

        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夜已深,千家万户早已经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张继怎么也睡不着,寒山寺的钟声响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里,撞出超越时空的永恒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果你没有张继的诗情,还是早点入睡吧。

        夜半是一天中极阴的时候,宜入睡保养身体:“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凡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02 鸡鸣:丑时 1:00——3:00

        王安石《登飞来峰》里写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鸡鸣之时,天色由暗渐明,万物由昏昏开始变得清明。

        曙光初现,雄鸡啼鸣不已。

        丑时肝经当令,《黄帝内经》载:“人卧则血归于肝。”

        此时应熟睡养肝,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

        丑时未入睡,则面色青灰,情绪怠慢浮躁,易生肝病。

        03 平旦:寅时 3:00——5:00

        平旦,即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太阳露出地平线,天刚蒙蒙亮,万物开始蠢蠢欲动。

        熬过了最黑的夜,终于迎来了光明与希望。

        中医认为:“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

        此时肺经最旺,睡得越熟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气血平均分配。

        寅时睡得好的人面色都会红润有光泽,精神也特别饱满。

        04 日出:卯时 5:00——7:00

        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生机勃勃。

        古人都是“日出而作”,古代朝廷这时也开始上班查点人数,称为“点卯”。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此时宜披衣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

        清肠胃,排毒素,开始美好的一天。

        05 食时:辰时 7:00——9:00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辰时,相传也是古代神话中群龙行雨的时候。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在这段时间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宜吃温和养胃的早餐,如稀粥、鸡蛋、牛奶等,忌吃燥热的食物。

        06 隅中:巳时 9:00——11:00

        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人们精神饱满地进入一天的工作。

        古人认为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因而也称为“巳时”。

        巳时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食物在这个时候开始消化。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此时宜活动一下身子,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忌久坐不动。

        07 日中:午时 11:00——13:00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阳光最猛烈,这时阳气达到极限。

        古时候,午时是集市交易的时间。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还有“午时三刻问斩”的说法。

        午时心经当令:“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午时能小睡片刻,有助于养心,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08 日昳:未时 13:00——15:00

        日昳又名日跌,日晷。

        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人们从午睡的混沌中清醒过来,精神饱满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未时小肠经当令:“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此时宜多喝水、喝茶,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09 晡时:申时 15:00——17:00

        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晡时”是第二顿饭的进餐时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是为“申时”。

        申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此时宜运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

        一千多年前,杜甫也会在这时散步,他在《徐步》中写道:“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10 日入:酉时 17:00——19:00

        日入,夕阳西下,古人这时候停止劳作,回家休息。

        古人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便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酉时肾经当令,肾在酉时进入贮养精华的阶段。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此时宜放松身心,忌大量喝水和剧烈运动。

        11 黄昏:戌时 19:00——21:00

        黄昏,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

        这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青年男女常常在此时幽会。

        古诗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此时宜保持心情舒畅,可看书、听音乐、练太极。

        12 人定:亥时 21:00——23:00

        人定,是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

        《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此时夜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入睡了。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此时宜睡眠,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息,对身体和美容十分有益。

        一时有一时的生息,生生不息的时辰里,是祖先在指引着我们:

        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如此才能融人于天地之中,调和阴阳,过好每一个当下。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相信好运气可以“锻炼”出来吗?[197]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382]

  • 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都是水到渠成的[606]

  • 以天之道做事,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619]

  • 烟月不知人事改[915]

  • 克服焦虑,五种不为人知的自然方式[1005]

  • 惊人的四大定律[1250]

  • 髡残说:我这辈子有“三大惭愧”[1289]

  • 生活不顺时,牢记这四句天规,福报自然来[1819]

  • 佛教故事:心境还须自己开[1730]

  • 美从自然得,佛由心中生[1874]

  • 顺其自然,是最高级的养生[1577]

  •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2466]

  • 人生的三次觉醒[2565]

  •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4343]

  • 宗白华:中国艺术中禅境的表现[3104]

  • 人生是一场放过、前看勿回头![2179]

  • 佛教论人与自然[5631]

  • 正慈法师:复得返自然[2096]

  • 一念食素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225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