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6]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大战“六师外道”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72   时间:2023-2-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其名著《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称之为“轴心时代”,世界各地的人类思想文明不约而同的实现了伟大突破。

        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古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而古印度出现释迦牟尼,同时还有其他六大宗教或者哲学家。而这三大文明也各有特色。

        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倾向于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多探讨“世界是什么”的课题,到了亚里士多德已经开始有了学科和科学的苗头。

        古中国的诸子倾向于关注“人与人”的关系,更多探讨“理想的人类社会应该怎么样”的课题。

        古印度的宗教家哲学家更倾向于关注“人与自己”的关系,更多探讨“生命是什么?生命如何解脱”等生命哲学课题。

        在“轴心时代”的古印度,出现了针对传统婆罗门教的宗教革新运动,出现了诸沙门教派,除了佛教,还有六个有重大影响力的主要教派,在佛教经典中称之为“六师外道”。

        我们概略了解一下经常这“六师”与佛教论战什么:

        第一位,尼乾子·若提子是耆那教的创立者,其哲学观点是一种多元实在论。

        认为生命由命与非命两类元素构成,命存在于地、水、火、风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中;非命分为物质和不定形物质,物质是由原子和原子的复合物组成,不定形物质由法、非法、空间、时间四种东西所组成。

        在宗教信仰上,倡导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和苦行,认为只有极端苦行才能消业。

        第二位,散惹耶.毗罗梨子。其学说为诡辩论,被戏称为“泥鳅派”,认为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真理都是不可遽然断言。

        他对任何问题的经典回答都是:“我亦不以为如是;亦不以为唯然;亦不以为是其他;亦不以为不然,亦不以为非不然。”

        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和大目揵连原先都是他的弟子,并带走了二百五十个徒众归依了佛教,据说散惹耶因此气愤而亡。

        第三位,末拘黎.拘舍罗,是邪命外道的一个领袖,一个命定论者,认为生命由命、地、水、火、风、虚空、得、失、苦、乐、生、死等十二个原素构成。

        各种原素的结合是一种自然的、机械的、无条件的(无因无缘)结合。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受命运摆布的,在命运的作用下,任何人的意志都无能为力,伦理道德也毫无意义。

        第四位,婆浮陀.伽旃那。他的哲学被称为“七原素说”,认为生命由地水火风苦乐命七种原素所构成,这七种原素不是由别的东西创造出来,也不是由别的东西化生出来;既不创造别的东西,也不化生任何东西。人也只是七种原素单纯机械的集合。

        如果用快刀把你的头颅砍成两半,并不杀人害命,只不过是快刀通过了七原素的间隙而已。

        第五位,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是顺世论的先驱,认为世界和生命的本质是物质,构成物质的原素是地水火风四大,认为有情生命均由四大和合而生,人死后还归四大。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的,灵魂只是肉体的属性。

        在宗教信仰上,反对轮回业报,祭祀、苦行,宣称幸福既不在天堂,也不在来世,而在今生,因此被佛教经典称为“现世涅槃论”。

        第六位,富兰那.迦叶,他的学说在汉译佛经中被称为“无因无缘论”,在耆那教中称之为“无作用论”。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的出现都是偶然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然,众生清净。”

        他的哲学立场,导致他怀疑与否定社会上的一切宗教道德,他怀疑并否定一切是非善恶的价值与人类社会行为的价值。

        我们会发现,虽然古印度宗教家哲学家都关注生命哲学,但他们与觉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觉者“说因说缘”,觉者如实观察生命问题产生的因缘,而发现了生命的实相与真谛,因此实现了生命的真正的觉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来看看,你是否因缘具足[211]

  • 什么是外道?[313]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463]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615]

  • 幸福源于善欲,因缘决定命运[515]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687]

  • 云淡风轻看结果,全力以赴求因缘[541]

  •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582]

  • 性格背后有因缘,缺点背后是苦难![639]

  •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当下改变[720]

  • 恐惧因缘生,恐惧因缘灭,解除恐惧最有效的办法[694]

  •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749]

  • 待到情思不颠倒,便是凡夫觉悟时![915]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852]

  • 佛说“一切皆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842]

  •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1027]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1027]

  • 知道什么是无为?看了醍醐灌顶![1269]

  • “人成即佛成” 佛陀一生的行迹[1587]

  • 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因缘果报[156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