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5]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7]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71   时间:2023-2-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我们无论出生、成长、相爱,还是成功、失败,孤独都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人生本就是独自赶路的旅程,越往前走,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自己。

        对每个人而言,孤独是必经的修行,也是与自我相处的方式。

        活得孤独是常态,而享受孤独,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01 人生在世,没有谁不孤独

        作家李银河说:“人是孤身一人来到世上的,也将孤身一人面对死亡。”

        人总是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早已活成了一座孤岛。

        看过画家林风眠的传记。

        林风眠出生在一个贫困山村里,因为先天体弱,父亲差点就将他丢弃在山里。

        母亲拼命抢了过来,才保住他一条命。

        7岁那年,最爱他的母亲,因违反族规,被族人卖掉,从此不知下落。

        这让他变得内向孤僻,平时喜欢一个人呆着,一遍遍描摹书上的图画。

        中学毕业后,林风眠去德国留学,邂逅了大学生罗达。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结了婚,并怀上孩子。

        但不幸的是,罗拉分娩后,因为染上产褥热而撒手人寰。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刚出世的孩子,没多久竟也夭折而亡。

        刚刚成家的林风眠,转眼间又孑然一身。

        1924年,受蔡元培邀请,林风眠回到国内。

        后半生他教过书,坐过牢,漂泊各地,晚年独自定居香港,直至逝世。

        回望过去,孤独二字贯穿了林风眠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随着成长,越往后越发现:依赖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可自己能依赖的,却越来越少。

        曾经以为无所不能的父母,不知何时头上已生出了白发。

        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连发个消息都怕是打扰。

        明明满腹的心酸,却没处倾诉;常常满身的伤痕,却无人安慰。

        作家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寻找温暖慰藉,而是渐渐明白,孤独本身就是生活的常态。

        能陪你一程的人很多,但却少有人能陪你从起点走到终点。

        人活着,身后是孤独的阴影,身前是通向坟墓的台阶。

        有些孤单你逃不开,有些落寞你也躲不掉。

        我们终究要一个人尝遍所有孤独,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踽踽独行。

        02 越是逃避孤独,越会被孤独折磨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很多人为了避免孤独,强迫自己合群,最终却陷入更深的孤寂。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公维特从小智商超群,拥有过人的钢琴天赋。

        这让他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备受排挤。

        时间长了,他感到非常孤独。

        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后来他便假装摔坏脑子,失去了弹钢琴的能力。

        如此一来,他终于被大家接纳,成为了受欢迎的人。

        可这样的伪装,却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热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开始去听他不喜欢的摇滚乐;

        明明很聪明的他,为了显得合群,要努力去扮演一个傻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内心的孤独感不仅没消除,反而更加强烈。

        直到某天,维特听到一张钢琴演奏专辑,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悠扬动听的旋律,让他瞬间沉浸进去,如痴如醉。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伪装,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真实想法的压抑。

        辩手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作家刘同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发现同学都不爱跟他玩,感到很孤单。

        为了讨好同学,他给一起打球的男同学买冰水,给女同学们带早饭。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只有在想喝水或想吃早饭的时候,同学们才会想起他。

        这让他领悟到,讨好逢迎他人,可能表面对接了关系,但内心仍然逃脱不了冷落。

        史铁生说过这样一番话:“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

        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总想往人群里走,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一味去追求热闹,只能在无尽的喧哗中丧失自我。

        孤独不仅是人生底色,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高墙。

        你想方设法试图挣脱它,只会让自己备受煎熬。

        03 享受孤独,是内心丰富的开始

        美国诗人萨藤在《独居日记》的开头写道:“几周以来我第一次独处,又拾起了我真正的生活,说来也奇怪,朋友、热恋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唯有独处才是。”

        萨藤前半生顺风顺水,每部作品都备受欢迎,获得了很多荣誉。

        成名后,她开始与各种人打交道,经常出席活动,还要应付大量拜访和邀约。

        慢慢地,她开始感到喘不过气来,内心总是烦躁不安。

        于是50岁时,声誉正隆的她,辞掉一切社会职务,搬到海边隐居。

        在独居岁月,她每天写诗和日记,间歇时就打扫卫生,给鹦鹉喂水;

        开始留意桌前的玫瑰花,窗外的树叶和雨滴;

        常常回忆过去的事情,也有时听着广播,就陷入沉思……

        就这样,她内心慢慢平静下来,感到了久违的充实。

        她觉得没什么是必须依靠他人的,一个人就能完成很多事,也足够收获幸福。

        沈从文曾在文章中写道: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当你远离了喧嚣纷扰,便无需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用迎合他人的标准。

        美学家蒋勋年轻时,经常背着包,带着两件衬衫,一个人就跑去旅行,让心灵一次次“出走”。

        作家木心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当,却偏偏去人烟稀少的莫干山写字画画,终为后人留下无数直抵内心的作品。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懂得与自己对话,我们才能接近最真实的自我。

        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越是喧闹,越是寂寞;越是孤独,越是丰富。

        真正清醒的人,不再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也无需再从人群里汲取满足感。

        而是不断往内走,避开纷扰的人群,在独处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平静。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梭罗带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隐居。

        有人就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吧?”

        梭罗回答说:为什么会感到孤独?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自我。

        享受孤独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走向自己、沉淀内心的过程。

        愿我们学会与孤独为伴,清醒自足地过好这一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的强大,来自你的孤独[304]

  •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333]

  • 送给晚上睡不着觉的人[480]

  • 做个大海型的人[411]

  •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有这4种表现[805]

  • 每个生命都不卑微[581]

  • 太拿自己当回事,是一场灾难![854]

  • 假期和家人一起追剧,16部补充心灵能量的高分电影,一次看过瘾[1379]

  •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能力[752]

  • 人生的三苦三累,熬过方有福[875]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一半在藏,一半在露[929]

  • 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1396]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1526]

  • 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1475]

  •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1567]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1513]

  • 人生的根本,是懂得与自己相处[1680]

  • 变强大 是结束痛苦的最好办法[1954]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1704]

  • 《活着》里最经典的六句话[419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