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3]

  • 人生的底线[12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8]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1]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15   时间:2023-2-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世间所求的圆满之一。但很多人在追求感情的过程中,或深感困惑,或备受伤害。其实,世间一切皆是“唯识所现”,亲密关系如同一面镜子,照到最后,看见的只是自己罢了。所以,与其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原因和突破口,不如回归自身,因上努力。

        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真正爱的,其实是对方眼中的那个可爱的自己。

        当说“我爱你”时,心中早已有期待的答案,“你也要爱我”。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波斯匿王问王后茉莉夫人,这个世界上,谁是她最爱的人。他满心以为,答案会是自己。

        但王后认真思考后,诚实地回答,虽然她深爱着国王,但她最爱的是自己。

        看着国王失望的表情,王后反问国王,他内心最爱的是谁?

        思索良久后,波斯匿王也终于承认,他也想不到比他自己更重要、更可爱的人了。

        但波斯匿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前往祇园精舍请教佛陀。

        佛陀听完来龙去脉后,开示道:“尽管我们的内心可以遨游整个世界,但也找不到一个比自己更可爱的人。每个人都最爱自己。”

        现实生活中,当感情发生危机时,最令人难以承受的,往往不是对方不再爱,而是你开始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找不到自身的可爱之处。

        相比没人爱,无法自爱,才更让人绝望。

        所以,期待他人爱自己之前,先得学会爱自己。
     
        通过别人,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波斯匿王接着又问佛陀:“但为什么我们又将自己深深伤害?”

        佛陀回答道:“的确如此,虽然我们每个人最爱的人是自己,但却总是用不善的想法、语言、行为来伤害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通常,我们以为自己的痛苦,是他人或环境造成的。错在他人,而非自己这一边。

        但真正的“伤害源”,往往存在于自身。外面的人和事,提供的只是一个辅助的外缘。

        如果内在的苦因没有消除,即使改变环境,或是换个人重新开始,类似的情形仍将再次重现。

        比如,现在人们常说的“恋爱脑”,一投入感情,就失去理智,变得盲目,迷失自我。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听上去很浪漫,但这种活在一厢情愿中的"痴",只会让自己深受伤害。

        还有些人,因为害怕孤独而恋爱,但恋爱后反而更觉孤独。

        这是因为内心有“贪”的苦因,会让人感到自身空虚、贫乏。于是,总想向外抓取,无有厌足。

        当对方的陪伴,能够弥补内心的空虚时,会产生短暂满足和愉悦。但同时,也期待得到更多的关爱。

        如果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对方无法再给予回应,失落感、孤独感便袭上心头。

        更有甚者,因爱生恨,彼此伤害。这是“我执”所引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因为给对方贴上了“我的XX”的标签,原本独立的另一个人,在心理设定中,便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害怕失去。

        一旦关系变化,就焦虑、恐惧,或感到被背叛而心生嗔恨。

        所以,如果感情中受了伤,未必是坏事,可以借此更深刻地认识内心,究竟在痴什么、贪什么、执什么,以至于让自己这般痛苦。

        真正理解慈悲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

        继续回到上面的这个佛经故事,佛陀对波斯匿王继续开示道:

        “当明白自己不善的言语和行为,才是痛苦的源头时,我们就会停止怪罪他人,试着去爱自己,滋养自己的身心。并且因为懂得自爱,不仅不会去伤害他人,反而更慈爱他人。”
     
        世间的一切,本是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更容易体会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不善的语言和行为,伤害的不仅是对方,同时也会伤害自己;

        同样,清净调柔的身语意,利益到的也不仅仅是别人,更是为自身开启福报和安乐的源泉。

        人与人之间的因缘不可思议,今生遇见的也许是善缘也有可能是逆缘,但只要以慈悲和智慧摆脱愚痴、贪著、我执的心魔,所有的因缘都可以成为认识、改善自身的增上缘,从此创造全新的善的缘起。

        祝福大家珍惜因缘、善待彼此。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如何看待“爱”?宗舜法师:佛教不是爱的宗教[301]

  •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445]

  • 慈悲的四重境界[432]

  • 灵魂的品级[565]

  • 你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843]

  • 慈悲的力量[723]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889]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923]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1234]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1117]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98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400]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1546]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1023]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985]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1093]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613]

  • 文殊菩萨的考验[1453]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584]

  • 弥勒菩萨的慈悲[136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