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一、译 经
译文
晋庐山僧伽提婆
僧伽提婆翻成汉语叫做众天。或有人叫做提和。这都是发音错误的缘故。大师姓瞿昙。印度罽宾国人。进入佛门修学。经常不远千里求访名师。学通三藏经典。尤其对《阿毗昙心》非常有研究。经常背诵《三法度论》。昼夜研究作为通达佛理的基础。
大师为人有节制。志向高远。性情温恭。威仪庄严。志在自利利他。诲人不倦。
符氏建元年间来到中国长安弘扬佛法。开始的时候由僧伽跋澄大师译出《婆虚蜜经》。再加上昙摩难提大师译出了两部《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经。差不多有一百多万字。当时正好赶上慕容冲叛乱之难。兵火战乱。翻译的人草草了事。没有经过详细的审核。义理句意往往有不尽经旨之处。没过多久道安大师也示现圆寂了。所以未能及时改正。
后来因为东山地区很太平。于是大师与冀州沙门法和一起来到了洛阳。用了四五年的时间研究宣讲以前的经论。待的时间长了。对梵汉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方知道以前所译的经。多有不当之处。法和大师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就请提婆大师重新译出《阿毗昙》《广说》等经论。没等多长时间姚兴称王。建立后秦。对佛法非常重视。于是法和大师来到了关中一带。而提婆大师来到了庐山。
先是庐山慧远大师非常期盼佛经的翻译。所以广泛的收集经藏。虚心向人请教。希望能把远来的高僧都请到庐山来。当时提婆大师来到了江西。慧远大师就想请提婆大师入庐山居住。想请大师翻译《阿毗昙心》以及《三法度》等经。
提婆大师于是在般若台。手持梵文文本。口中宣说汉语。去掉翻译中华丽的语言。注重实意。今天所流传的。就是当时的文本。
等到隆安元年的时候。大师来到了京城。当时朝廷的王公大臣以及风流名士。没有不拜访致敬的。当时卫将军东亭侯琅琊王王询。知识渊博。与佛法有深信。护持三宝。给大师建立精舍。召集众学。让大师讲解《阿毗昙心》。辨别佛法。发明第一义谛。大家听后无不感到非常的欢喜开明。悟佛道理。
当时王僧珍(王弥)也在座听讲。后来他在别的地方自己讲解。王询就问法纲道人。僧珍所讲的道理怎么样。法纲道人说。大概的意思是正确的。在微细的地方还没有达到精确。于此可见。提婆大师弘扬佛法的善巧方便。非常容易启发人心。让人明了佛法的智慧。在那年冬天。王询召集了京都通达义理的出家人释慧持等四十余人。也请了提婆大师。一同重新翻译《中阿含》等经。罽宾国的出家人僧伽罗叉持梵文文本。由提婆大师翻译为汉语。等到第二年夏天方完成翻译工作。
提婆大师在黄河洛水一带的时候。翻译出的经典有百余万字。提婆大师对中国印度的风俗民情无不了解。与人往来度化众生。无不应机。善与人交往。其道德感化。名声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不知其所踪。
原典
僧伽提婆此言众天。或云提和。音讹故也。本姓瞿昙氏。罽宾人。入道修学远求明师。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洞其纤旨。常诵三法度论昼夜嗟味。以为入道之府也。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务在诲人。恂恂不怠。
符氏建元中来入长安。宣流法化。初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所出二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余万言。属慕容之难戎敌纷扰。兼译人造次未善详悉。义旨句味往往不尽。俄而安公弃世未及改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华稍积博明汉语。方知先所出经多有乖失。法和慨叹未定。乃更令提婆出阿毗昙及广说众经。顷之姚兴王秦。法事甚盛。
于是法和入关。而提婆渡江。先是庐山慧远法师。翘勤妙典广集经藏。虚心侧席延望远宾。闻其至止即请入庐岳。以晋太元中请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等。提婆乃于般若台。手执梵文口宣晋语。去华存实务尽义本。今之所传盖其文也。至隆安元年来游京师。
晋朝王公及风流名士莫不造席致敬。时卫军东亭侯琅琊王珣渊懿有深信。荷持正法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至。珣即延请。仍于其舍讲阿毗昙。名僧毕集。提婆宗致既精词旨明析。振发义理。众咸悦悟。
时王弥亦在座听。后于别屋自讲。珣问法纲道人阿弥所得云何。答曰。大略全是小未精核耳。其敷析之明易启人心如此。其冬珣集京都义学沙门释慧持等四十余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等。罽宾沙门僧伽罗叉执梵本。提婆翻为晋言。至来夏方讫。其在江洛左右所出众经百余万言。历游华戎备悉风俗。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其道化声誉莫不闻焉。后不知所终。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