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39]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2]

  • 人性四大弱点[154]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1]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1]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47]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1]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63   时间:2023-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8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的人生,需要一种恰如其分的中道智慧——对人生过高的期许,我们不做无谓的挣扎,也不做无益的对生命和时间的浪费,只是静静地按照人生的规律、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宋代禅师五祖法演为勉励其弟子佛果,提出了法演四戒: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受尽,好语不可说尽,规矩不可行尽。若悟得此四戒,弓不拉满,势不使尽,懂得事事有度,必有所益。

        止,要止于至善。

        至善,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到达同等的结果和标准,才是至善的境地,而是说每个人要到达适合自己的境地,才是至善。

        所以我们在制定人生的目标和计划时,不要过多地跟别人攀比,要避免这种功利的气息。其实,人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自己。

        但很多人往往不愿意做合适的自己,我们期望着成为别人,比如说很多人都幻想成为比尔盖茨、巴菲特、马化腾、马云等等,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我们总不愿意做回自己,因此我们就不可能抵达“止于至善”的人生境地。

        我们会学着别人的样子,模仿着别人的影子去生活,那么后来的结果成了什么呢?后来我们的人生就成了一种邯郸学步的状态,不仅没做好自己,学别人也没学好。

        因此,不管我们学佛也好,学习传统文化也好,这种文化的滋养带给我们一种内在智慧启迪,这种内在智慧就是四个字:自知之明。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福德、精力、财富和资源,把这一切综合起来,给自己人生做一个正确的评判。这就是你这一生或者短期内要追求的目标,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做回自己。

        现在大家经常会说这句话:做最好的自己。

        怎么样做最好的自己呢?一定要正确地解读自己、正确地定位自己,如果缺少这一个前提,我们想静也静不下来。

        我们会因为自己设定的过高的目标,而备受压抑,遂产生种种的焦虑、烦躁,甚至恐惧,这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缘故。

        人生没有压力是不行的,但人生压力过大也不可以,这就需要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道”的智慧,不能过也不能欠,就像流水一样。为什么说静静地流水,它不是静止不动的一潭死水,也不是惊涛骇浪般的汹涌前进,而是静水深流般的静静流淌。

        这就比喻我们的人生,需要一种恰如其分的中道智慧——对人生过高的期许,我们不做无谓的挣扎,也不做无益的对生命和时间的浪费,只是静静地按照人生的规律、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做到像静静地流水一般,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每一个家庭也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期望是超越自己能力的。这就导致很多人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往往会抛弃最珍贵的生命元素,譬如亲情、友情、良知,我们会抛弃这一些,拼命追求自己人生所谓的成功。

        那么,当我们得到了这种所谓的“成功”之后,是否真的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呢?也不会。

        我们的成功都是自己预设的,当我们攀登上这座目标高峰的时候,在经历种种挣扎、拼搏和奋斗后,我们会有暂时的成功的欢愉,在片刻的欢愉过后,我们又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

        因此,人总是停不下来,人停不下来,是因为人静不下来,静不下来,是因为人没有自知之明。所以,很多人的人生走着走着就遇到了瓶颈,超越不过去,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自知之明。

        所以,正确地了知自己,这是人生安静下来的首要的条件。这需要智慧的滋养,没有智慧,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我们会对自己有过高的期许,过高的评估。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的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208]

  • 认清自己,是最顶级的智慧![271]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360]

  • 心安,才是活着的最好状态[323]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348]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57]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7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450]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506]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672]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234]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560]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643]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650]

  • 人与人合不合,就一个字![649]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697]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598]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963]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787]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5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