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0]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5]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8]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0]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8]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01   时间:2023-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奉献,不是只布施金钱

        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与平和幸福而奉献。—— (日本)松下幸之助

        人们几乎都知道自身的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人如沧海一粟,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又迷失了,大都偏爱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便产生了自私、狭隘、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样,人世间就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导致无尽的纠纷,争执不下,甚至大动干戈,人类的生活也就变得一团糟。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也情有可原,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总之自私是有道理的,它不违主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在人类社会却显得不合时宜了。

        因为它远离人类发展至高度文明的生活,而向动物世界看齐。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如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所说,要重返生活就必须有所奉献。

        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奉献自己,这样社会才能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设想才有根据。若是凭自私自利之心相互争斗,相互拆台,那么人类社会的幸福大厦永远也不能完工。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许多卓越人物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活才推动起来的。对世界有所贡献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一个人再渺小,再微不足道,只要他怀着奉献之心努力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就会变得崇高而伟大,可以与世上的一切伟人并肩。

        可能一开始,一个普通人好像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向世界奉献的,正如一个伟人所说的:“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

        但是有了这些就足矣,若千万人皆奉献社会,共同努力,人间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施,利人利己

        “布施”。给予众生,令众生欢喜,这是慈悲心的表现。

        布施是度人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六度”法门中,布施居于首位。同时,它也是七种圣财之一,是人们为自己储存在天上的无忧之财。

        其实,人主动奉献跟被动奉献结果大不一样。布施得福报,这是主动给予的好处。

        而有的人不乐善法,遇到困难之人不思布施,即便有能力奉献也坚决一毛不拔。

        然后天道好还,上天会给他安排破财的机会,甚至会在一些事情上让他输得干干净净,这时就属于被动的奉献。

        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布施给穷人,那么在机会适当时你就不得不布施给上天。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的是人不修福报,噩运来临时就没有善缘,将会损失惨重,甚至连性命都会搭进去。

        而大量奉献自己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善举,是修福报的表现。人的福德越多,生活就越容易,人生就越幸福。

        其次福德多的人,求智慧也会比较顺利,所谓“福至心灵”,可见福与慧是密不可分的。福不够的人,心就不开窍,想什么都想不明白。这是修福的意义。而修福主要是通过布施,也就是奉献自我及自我的一切来实现。

        伟人告诉我们,“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是修福的核心要点。

        布施需要真诚心

        有些人比较吝啬,或者口惠而实不至,这都不是修福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个人遇到一个朋友,表示愿意把自己完完全全的奉献给别人。

        朋友问:“假如你有两辆汽车,你愿意奉献其中一辆给别人吗?”

        他说:“愿意。”

        朋友又问:“假如你有两栋房子,你愿意把其中一栋奉献给别人吗?”

        他又说:“愿意。”

        朋友继续问了一个更简单的问题:“那假如你有两双皮鞋,你也愿意奉献一双给别人吗?”

        他却说:“不愿意!”

        朋友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没有两辆汽车,也没有两栋房子,皮鞋却真有两双。”

        奉献要真诚无私,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菩萨精神,才能够真正度人的。若是图回报,那么布施就成了一种交易,这是菩萨所不乐意看到的现象。

        有的人布施别人,把这当作一种投资,或者一种感情投资,这也是不可取的。

        若失去纯粹和真诚,布施也就没有任何功德了。

        无相布施,当人布施时,要把布施者、布施之物、受施者都看成空,事实上四大皆空,世间一切都是空,只是人执有而论功,便把福德消抵了。

        人要懂得奉献自我,这也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之一。当一个人对社会毫无贡献,也即毫无价值时,他是无以自立的。他的生命活力也趋向于萎靡,慢慢地也就活不出人生的滋味了。

        新佛系是一种主张自我实现、自我奉献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有贡献,活得有价值的时候,人的身心就会趋向于健康。

        修习正念,走自助疗愈之道,一切都是立于人的幸福生活而展开的。而奉献便是幸福的源泉。越多人热爱奉献自我,世间的生活就会越幸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都是精华![138]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欲![219]

  • 如果看不惯一个人,记住三句话你就赢了[200]

  • 真正的慷慨,源于对内在富足的体认[286]

  • 佛教如何看待“爱”?宗舜法师:佛教不是爱的宗教[323]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79]

  • 像傻子一样去修行![520]

  •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468]

  • 慈悲的四重境界[461]

  • 灵魂的品级[582]

  • 你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863]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788]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872]

  • 慈悲的力量[744]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906]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1070]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942]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1263]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797]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11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