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7]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2]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5]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5]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32   时间:2023-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2日  佛学研究网

        鲁迅说:“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空虚。当我闭嘴时,却觉得充实。”

        古往今来,多少人毁在一张嘴上。口不把门,胡言乱语,或者逞口舌之利,图一时之快,缺少蕴藉深藏的智慧。

        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有修养,有境界的人,都能管住嘴,守住心,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己的格局和智慧。

        1 知人不评人

        对于别人的瑕疵、缺陷和不足,心里明白即可,不必当面指出来,让人折了面子。

        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既给别人留下体面的台阶,又展现了自己的修养和气度。

        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后,兵强马壮,权势已极。

        这时,精通帝王之术的学者王闿运前来拜访。

        落座之后,王闿运就极力劝说曾国藩拥兵自立,推翻清朝。

        见王闿运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曾国藩不置可否,只是低头手蘸茶水写字。

        后来曾国藩推说有急事起身离去,王闿运走近桌案一看,见写的是一行妄字。

        原来,曾国藩觉得对方狂妄自大,不明利害,不愿如对方所言,轻举妄动。又不好当面评点,就以茶水留字,避免尴尬。

        知人,是清醒。不评,是修养。

        不要根据自己的见解,去指点别人的是非善恶。更不要以自己为标准,去裁判别人的思想和价值。

        学会以聪明的头脑甄别人,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人,而不是以评头论足的方式,制造矛盾,招人嫌恶。

        2 知事不言事

        《增广贤文》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一个人如果心里藏不住事,群处守不住口,轻则会失去别人的信任,重则泄露机密,遗害无穷。

        明朝天顺年间,徐有贞担任内阁首辅,与宦官首领曹吉祥争斗不休。

        起初,徐有贞凭着自己的权势和谋略,让曹吉祥手足无措,一败涂地。

        但后来,曹吉祥和皇帝的一次家常谈话,却让徐有贞顿时失宠,一蹶不振。

        在闲聊中,曹吉祥不经意地提起一件事,哪知皇帝非常在意,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曹吉祥说,是徐有贞说出来的,现在已经朝野尽知。

        皇帝顿时很生气,因为这事他只有和徐有贞谈起过,没有告诉过第三个人。而且这事属于机密。

        从此,皇帝不再信任徐有贞。不久,徐被罢免,流放岭南。

        《淮南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事情因为保密而获得成功,说话因为泄密而遭到失败。

        有些事,是秘密。有些事,是隐私。还有些事,是不愿意示人的成就或伤口。

        知事不言事,守口如瓶,三缄其口,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3 知理不辩理

        卡耐基说:“赢得争论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争论是世界上最无意义的事,赢了伤感情,输了伤面子。

        杨绛和钱钟书,在出国留学的邮轮上,曾为一个法语单词的发音问题而争吵起来。杨绛说钱钟书口齿不清,并夹杂着浓重的乡音。

        钱钟书坚持己见。

        最后,他们找来一个法国人做评判,指出来是钱钟书的问题。两人才就此罢休。

        事后,杨绛非常后悔和自责。

        因为这次无谓的争吵,让他们双方都很难过。

        杨绛决心以后不再和任何人争论,他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该走了。”

        人生短暂,快乐的心境多么重要,何必为了无谓的争论,破坏了好心情。真理,不辩自明。歪理,怎么辩也没用。

        尤其是和自己频率不同的人,跟他辩理,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自己。

        有一人告诉书生,3乘以8等于21。书生一听不对,就和那人争论起来。两人越吵越凶,各不相让,就到县衙找县太爷评理。

        县太爷听了之后,下令打书生二十大板。书生不服,说明明是自己正确。

        县太爷说,你一个秀才,居然和一个3乘以8得21的人争论,有意思吗,不打你打谁?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对于一个和自己层次不同的人,任何争论都不值得。除了自寻烦恼,别无效果。

        知理不辩理,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俗话说:“沉默是金。”

        有人问圣贤,你最怕的东西是什么。

        圣贤指指自己的舌头,说,我最怕它。因为它能给他人,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学会沉默,管好自己的舌头,就远离了很多烦恼,摆脱了很多人际关系的纠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90]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240]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而不语[235]

  • 真正的师者,只做他自己[224]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97]

  •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356]

  • 学会装傻,懂得扮哑[332]

  •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483]

  •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426]

  • 李玟被抑郁症带走了!佛家有办法终结抑郁之魔吗?[743]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608]

  • 人的修养,体现在言谈的细节上[678]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766]

  •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752]

  •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懂得“闭嘴”[749]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782]

  • 人越来越沉默,原因不是心寒,不是无奈,而是……[763]

  • 用沉默代替一切![732]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689]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8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