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58]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5]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遇见你自己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38   时间:2023-1-31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1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身无彩凤双飞燕,心有灵犀一点通。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觅得一个灵魂知己,共奏一曲高山流水。

        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可遇不可求。

        飞鸟与鱼不同路,能够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被你吸引来的。

        你是谁,才会遇见谁。

        一、欣赏你的人,因你的才华而来

        生于晚唐的李商隐,身处前辈们的耀眼光芒之下,诗文却别开生路,自成一家。

        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六岁时以就《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名震文坛。

        唐大和三年,李商隐随母举家南迁到洛阳,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伯乐——令狐楚。

        令狐楚时任河南尹兼御史大夫,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坛宗主、骈文大家。

        据《旧唐书》记载,李商隐上门干谒,令狐楚爱才,如获至宝。

        平日里,只要令狐楚有闲暇,就会亲自教他写骈文,每年还给予衣食资助。

        令狐楚前往天平、沛州等地镇守,都会将李商隐带在身边,让他有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确认李商隐是个可造之才后,令狐楚又聘他入幕为巡官,委以重用。

        在李商隐心里,令狐楚就是如师如父般温暖的存在。

        为了感谢这份知遇之恩,李商隐深情写下《谢书》一首: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我一直深受您的提携,却无力报答您,只能努力写好文章去继承您的事业。

        李商隐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他没有辜负令狐楚的栽培,很快就在骈文写作上大有精进,能起草一些重要文件和奏疏。

        在令狐府中的八年时光,他都坚持认真做事,用心学习,是令狐楚在官场上最得力的助手。

        令狐楚临终之前留下两个遗愿:一是给皇帝上谢恩表一定要让李商隐写;二是墓志铭一定要让李商隐写。

        足见其对李商隐才华的肯定。

        李商隐与令狐楚的交往,看似充满传奇,实则是赏识者与被赏识者之间的相互成就。

        正如老话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飞来。

        优秀的人之间总能彼此看见,惺惺相惜。

        当你拥有足够的能力和才华时,早晚会遇到那个懂得欣赏你的人。

        二、帮衬你的人,因你的人品而来

        在李商隐的朋友圈中,韩瞻不仅是知己好友,更是他患难与共的亲人。

        两人同岁,并于同年考取了新科进士,从而结缘。

        从相处中,韩瞻慢慢了解到李商隐的成长背景。

        得知他身为家中长子,自九岁起,就因其父离世而担起家庭重担,过上“佣书贩舂”的生活。

        那些年,李商隐每天靠给人抄书和舂米为家里赚取生活费,养活生病的母亲和襁褓中的弟妹。

        可年少的他不仅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所压垮,反而利用抄书的机会练就了一手好书法。

        一个能在困境中坚守责任的人,必定是一个值得依赖之人。

        正因如此,彼时身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大女婿的韩瞻,才会想要牵线做媒,把自己妻子的妹妹介绍给李商隐。

        成为连襟之后,韩瞻的仕途之路相对平顺,李商隐却因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而备受排挤。

        开成三年,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人无故除名。

        正人君子却总是遭小人算计,让韩瞻十分为李商隐抱不平。

        为此,韩瞻一直在尽力帮助李商隐,默默给他支持和鼓励。

        四十岁的那年,李商隐的妻子病故,自己又身患糖尿病,却还是不得不动身前往四川做幕僚,为生计而继续奔波。

        韩瞻便主动提出,要代为抚养李商隐的两个子女。

        临行前,韩瞻一家还特地为他举办了送别宴,真挚的亲情,给了失意中的李商隐莫大的慰藉。

        在客居蜀地的时光里,远在长安的韩瞻一家和孩子们,也成了李商隐最深切的牵挂。

        这才有了写给韩瞻的这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还能与君一起像过去那样秉烛长谈,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李商隐与韩瞻可以做到相识二十多年,经历无数风雨,却从未动摇对彼此信任?

        因为小事见人品,日久见人心。

        没有平白无故伸出的援手,一切都源于自己的为人。

        要想收获理解,就要先付出真诚;要想收获情谊,就要先付出善意。

        你是值得的人,才会遇见愿意对你倾心相待的人。

        三、携手同行的人,因你的三观而来

        说到李商隐,总会让人想起与他并称“温李”的诗坛好友——温庭筠。

        当年温庭筠游学到长安,经常以门客的身份出入令狐楚府中,得以和李商隐识于微时。

        有意思的是,李商隐性格内敛低调,但与温庭筠相处起来却洒脱自在。

        两人都是寒门子弟,都想靠才华立世。

        在诗词方面,都爱创作绮丽深情的朦胧诗句。

        不仅如此,两人在为人处世上还有很多一致的见解,碰面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三观相合,频率相同,注定了他们是可以与彼此携手的同路人。

        李商隐曾连续四年考次落第,身边几乎都有温庭筠相伴相随的身影。

        民间流传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李商隐和温庭筠等几个朋友一起进京赶考,偶遇一个叫柳枝的姑娘。

        李商隐与柳姑娘一见钟情,约好三天后来相见,结果准备赴约时,却被温庭筠恶作剧,故意把他的行李给拿走了。

        无奈之下,李商隐只好去追温庭筠,从而错过与柳姑娘的相约。

        李商隐之所以没有生气,显然是因为他知道,朋友是出于好意,不想让他为此而耽误考试。

        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

        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这样在晚唐乱世中走到了一起,并且一结交就是一辈子。

        大中六年,远在梓州当幕僚的李商隐,听闻他和温庭筠共同的故友卢献卿死亡的消息,悲痛不已。

        他为此写下《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一诗,寄给温庭筠: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
        空馀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诗中李商隐以“双玉剑”比喻他和温庭筠的友情,形象地诠释出两人心意相通之境界。

        《周易》中有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这一生,和谁在一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有些人,只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真正愿意走近你认可你的,唯有与你三观一致的人。

        听过一句话:“生命是一场遇见自己的旅程,一切外在世界都是自己生命的倒影。”

        无论遇见谁,皆是遇见不同状态下的自己。

        你若为俊鸟,自有凤凰同飞。

        这一生中,唯有先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面对自己[426]

  • 余生,心静如水,自在随缘[430]

  • 你身上的磁场,决定你会遇见谁![400]

  •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见不得别人好[604]

  • 当你不再证明自己时,美就绽放了[720]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876]

  • 人生三境界:和颜悦色、察言观色、不动声色[608]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43]

  • 当你开始欣赏自己,所有的美好都会回到你的身上![1010]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802]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950]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820]

  •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认清人心,而是认清自己[819]

  • 新的一年,谢谢生命中的贵人[811]

  • 做回你自己,所有的美好都会回到你身上[817]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1252]

  • 5个因果等式,道出人生的真谛[1567]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992]

  • 修行的终极真相就是:遇见“自己”![783]

  • 曾国藩:最好的贵人,是努力的自己[100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