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7]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清初曹洞宗寿昌、云门二系的传承及太平天国后江南禅宗尊宿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58   时间:2023-1-1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寿昌(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云门(在浙江绍兴)二寺,在明末并称为曹洞中兴道场。入清以后,寿昌慧经的法嗣无异元来、永觉元贤、晦台元镜等,各振一方。

        元来住江西博山,其道大行。门下出宗宝道独、栖壑道丘、星朗道雄等,分传曹洞禅法于岭南和江北。道独门下出剩人函可(1611—1659)、与天然函昰(1608—1685)等。函可以弘法罹难,充配沈阳,开法于千山。天然为广东一大宗匠,明朝亡后,遗民士子多从他披剃。

        道丘(1586—1658)开山鼎湖,其法系在掺弘赞、迹删成鹫等,皆一时名德。道雄(1598—1673)住安徽庐江冶父寺,鼓扬洞上宗风,著有《教外直指》。

        元贤(1578—1657)重兴福州鼓山,法嗣为霖道霈继之,讲学刻经,颇为曹洞生色。元镜弘禅于建阳东苑,门下出觉浪道盛,开法于南京天界寺,其法系颇为繁荣。

        绍兴云门一系,自湛然圆澄以后,其势力颇足与临济的天童一系相颉颃。圆澄门下出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在清初均为有名宗匠。明方门下的远门净柱、位中净符,明盂门下的俍亭净挺、西遁净超,明雪门下的百愚净斯等,都是很有名的禅宿。

        太平天国以后,金山、高旻、天童、天宁,号为禅宗四大丛林。道华清澄的法嗣月溪显谛与观心显慧(许樾身《观心大师塔铭》)先后重兴镇江金山。其后,大定密源(1824—190)、常静密传、性莲密法、隐儒密藏,相继整肃禅规,宗风大振。金山遂成为中国的禅宗首刹。

        扬州高旻寺,自清初天慧实彻(?—1735)经昭月了贞、宝林达珍至楚泉全振(1861—?),其禅规整肃,与金山齐名。常州天宁寺,清初原为律宗道场,自大晓实彻(1685—1757)改为禅宗,至冶开清镕(1850—1920)继主法席,宗风大盛。

        冶开与宜兴海会寺妙参清虚、南京香林寺济南清然、扬州高旻寺楚泉全振、苏州西园寺广慧圆德,同称为清末江南宗门五老。重兴宁波天童寺的寄禅以及湖南衡阳岐山仁瑞寺的恒志(1811—1875)、江苏句容赤山真如寺的法忍(1845—1905)都是清末著名的禅僧(寄禅:《恒志和尚道状》、《法忍禅师塔铭》)。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宗大意·公案的启示[392]

  • 禅宗大意·禅宗的五家七派[566]

  • 禅宗大意·禅宗门下的楞伽师[544]

  • 禅宗大意·禅宗的传法授衣[458]

  • 禅宗大意·禅宗的创立[418]

  • 这口禅宗“云门饼”,是甜还是咸?[781]

  • 禅宗对苏轼书法美学的影响[572]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834]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074]

  •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梁代三大士[1193]

  • 万里无寸草处去[812]

  • 禅宗无相戒的流弊与后期修正[1214]

  • 清初临济宗天童、磬山二系的传承[943]

  • 中国文化像一条龙,而禅为这条龙点了“睛”[1252]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1323]

  •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1769]

  • 中日禅宗文化与“雪隐”语源考析[1481]

  •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1595]

  • 禅宗与佛教中国化[2153]

  • 禅宗的顿渐法门[192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