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5]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9]

  • 人性四大弱点[155]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2]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2]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48]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2]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你想得倒挺美!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80   时间:2023-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烦恼的时候去睡觉吧,睡着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睡着了就真的没有烦恼了吗?这个话题有点儿意思,您请接着往下看。

        很多人说睡着的时候没烦恼。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说到这个,想起一人来,便是大诗人陆游。他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间接回应过这个话题。

        “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午梦》)

        索一枕榻,拥衾而眠,将烦恼抛之脑后,这主意听起来着实不错。每当烦恼袭来无法排解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愿长睡不复醒。

        可是别忘了,陆大诗人还写过一首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这觉睡得也并不安稳——

        睡着了真的就没有烦恼了吗?只能说,想得很美。

        如果要认真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倒很值得考量思忖一番。

        什么是烦恼?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烦恼。

        如果你问一个人最近有什么烦恼,他可能会跟你抱怨很多东西,比如日渐后退的发际线,腰上的“游泳圈”,比如孩子不听话,事业没起色,比如整日脚不沾地地忙碌,抑或无所事事的空虚……

        这些东西有共同的特点,都让人感觉难过甚至痛苦,且都是些外在的东西。因为让人难过痛苦,所以不招人待见。因为是外在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只要闭上眼睛、塞上耳朵,蒙头睡
    去,便万事大吉。

        但这并不是佛法中所说的烦恼。

        《成唯识论述记》云:“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

        《集论》中讲:“如果心中有一法生起,当下就生起极不寂静之相,由于它的产生,而令心相续现起极不寂静,这就是烦恼之相。”

        唯识里把烦恼心所分为很多类,有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根本烦恼,还有许多随。烦恼(掉举、昏沉、懈怠、失念、散乱等)。

        可知佛教所说的烦恼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外在的东西。且范围很广,不仅包括痛苦,还包括很多“美好”的感受。比如因为他人的夸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比如风光秀丽让人倍感舒适乐不思蜀。

        所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根的作用刹那不停、攀援执着,烦恼便也层出不穷。

        什么是睡眠?

        说罢烦恼,我们再来聊聊睡眠。

        人类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我们对睡眠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一般意义上,大家所说的睡眠是生理行为,而佛法中的睡眠。不仅指生理行为,还指一种心理状态。

        《成唯识论》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瑜伽师地论》云:“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惜沉性。”

        说的是在睡眠中,身体是不自由、受禁锢的,我们所认为的睡眠带来的“自由感”只是虚幻的假象而已。因为这个时候,心无法升起观照,世界陷入幽暗混沌之中,这种体验或许同永夜或死亡类似。难怪人们常开玩笑说某某人“睡得像头死猪一样”。

        在睡眠中,眼识、耳识等前五识虽然不活动了,但第六意识却不知疲惫,从未停息过。而梦便是第六意识作用的产物。

        大部分人在睡眠中都会做梦,整夜不停地于梦想中颠倒。说自己不常做梦的人,其实也只是将那些梦忘记了而已。而真正意义上无梦无想的睡眠,是修行中十分了不起的境界,一般人很难思议和企及。

        现代心理学对睡眠有很多研究。心理学家们借助脑电波成像技术,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快速眼动。

        人的睡眠一般分为很多阶段,有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快速眼动期等。在睡眠中,这些阶段会不停地轮转。在快速眼动阶段,脑电波频率会加快,同清醒时的频率差不多,且常常伴随大量的梦境。

        种种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期间的大脑仍旧在高速运转着,而且进行着许多工作,比如使情绪和感情蔓延、反复演练未来担心的事情、巩固和改造记忆、治疗隐藏的疾病,甚至激发潜能、给人指引、助人开悟。

        而染有烦恼的睡眠在佛法中属于“五盖”(五种烦恼)之一,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障碍禅定,可谓修行人的大敌。

        总之,睡着之后,心并非一潭死水,它时而平静、时而汹涌,但从未止歇,同白天没啥本质区别,一样是烦恼重重,甚至“睡眠”本身就是一种烦恼。

        什么时候没烦恼?

        那究竟什么时候没烦恼呢?

        还是那句话,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民国时候的江味农居士,一心受持读诵《金刚经》四句偈子,修得常在定中,晚年无梦。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看破,看缘聚缘散无常苦空;放下,以般若中道的智慧去观照起心动念,放下我执妄想。接纳无常,正视烦恼,活在当下,得失自在。

        切记,该睡觉的时候要睡觉,该醒来的时候要醒来。

        “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的烦恼与珍贵[303]

  • 你在抗拒什么,你就在强化什么![327]

  • 学会给自己“刹车”[483]

  • 修剪自己[528]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419]

  • 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474]

  • 真正懂得“随喜”的人,一定能少烦恼、多欢喜[693]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621]

  •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788]

  •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678]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716]

  • 后疫情时代,一定要改变的7种生活习惯[744]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770]

  •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872]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840]

  • 这六种习气,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教你认识它、对治它![1094]

  • 所有烦恼,都有解药[953]

  • 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1061]

  • 人生五大幸事,得一足矣[886]

  • 师父给你三个忠告:轮回的世界里,不要跟人抢道具![12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