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佛学研究网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为觉有情,即觉悟的有情。有情是众生的别称,因为众生有识情。菩萨是大道心众生。不但自利、更能利他。觉有情有三种解释:
第一,从自利方面来说: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已是觉悟我空,法空的有情,不同于凡夫的不觉。虽然断了许多无明烦恼,但没有断尽,就是到了最后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尽,所证的觉道还没有得到究竟圆满,所以叫做觉有情。
第二,从利他方面来说:菩萨得到觉悟以后,就生起无缘的大慈心和同体的大悲心,再来教化一切众生,觉悟一切有情。他不同二乘圣人的自觉,所以叫做觉有情。
第三,是根据自他两利来说:菩萨不但自己上求如来的菩提觉道,而且更能下度十方法界一切有情。这就是悲智并运,真俗融通,所以菩萨同十方诸佛一样,三大阿僧祇劫、修福德、修智慧、更在一百劫之中,深种相好庄严的福田,求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因此称为觉有情。
菩萨有权教与实教二种。权教菩萨的修行,是处处着相。着相之修,叫做染修。以其不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所以只能称菩萨,不能称菩萨摩诃萨(大菩萨)。实教菩萨在因地修行,是依实相理,修离相行。譬如发心修行布施波罗蜜,以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来观照了知三轮体空,一切无着,不住于相。什么叫做三轮体空呢?三轮就是没有能布施的我相,没有受布施的人相,也没有所布施的东西的物相。唯有实教菩萨,才能够称为菩萨摩诃萨。菩萨所修之行,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意译到彼岸。实教菩萨能够离相妙修,不着于相,所以从生死此岸,渡过烦恼的中流,得证不生不灭涅槃的彼岸。
摩诃萨意译为大,有七种意义。
第一、具大根:他从无量劫以来世世生生培植无量的福德善根,真所谓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
第二、有大智:菩萨发大菩提心,能到十方世界普度众生。终日度生,而不着于度生之相,处处离相,清净无染。
第三、信大教:菩萨深信般若大教,破除妄想烦恼,断惑证真,离苦得乐。
第四、解大理:若能返迷归悟,发心修行,决定可以成佛。
第五、修大行:菩萨能精进勤修六波罗蜜,以及万行,发三心,修四摄,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离相妙修,中道圆修。
第六、经大劫:菩萨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运智上求佛道以自利,运悲下度众生以利他,三祇修福慧因,百劫成相好果,大愿大行,精进不退。
第七、证大果:菩萨最后因圆果满、福慧双足、三觉齐备、万德具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
要具此七大,方才叫做菩萨摩诃萨。但是菩萨修行的法门是无量无边。如《楞严经》的二十五位大士所修圆通法门,各各不同。虽然是方便多门,究竟是归元无二,个个都能得证圆通。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