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8]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1]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7]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2]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 作者: 阿姜查尊者   来自:网络   已阅:561   时间:2023-1-4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4日    佛学研究网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们,宣称不想见色或闻声,因为我们会受到干扰。若切断了这些因缘,我们要凭借什么进行思维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防护,防护即是戒。有防护感官的戒--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我们的戒和定。

        想想舍利弗的故事。在他成为比丘之前,有次看见马胜长老正在托钵,心想:「这出家人如此不凡,走路不疾不徐,衣着整洁,威仪庄严。」

        舍利弗受到鼓舞,趋上前去致敬并问道:「抱歉,长者!请问你是谁?」「我是一位沙门。」「你的老师是谁?」「我的老师是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尊者教导什么?」「他教导一切事物都从因缘生,当因缘灭时,就随之息灭。」

        当舍利弗问法时,马胜比丘给了他这简短的关于因果的解释。「诸法因缘生,有因才有果;若是果息灭,必是因先灭。」他虽然只说了这些,但对舍利弗而言已经足够。

        这是一个佛法生起的因,那时舍利弗六根具足,拥有眼、耳、鼻、舌、身、意,若无感官,他会有足够的因以生起智慧吗?他能觉知任何事吗?但多数人都害怕感官接触,无论害怕或喜欢,我们都未从中发展出智慧,反而通过这六根放纵自己,贪图感官享受并迷失于其中。这六根可能诱使我们享乐与放纵,也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知识与智能。

        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即使是不好的事。当谈到修行时,我们不只针对美好或令人愉悦的事,修行并非如此。在这个世上,有些事物我们喜欢,有些则否,通常我们想要和喜欢的,即使对同修的比丘与沙弥也一样。我们不想和不喜欢的比丘或沙弥交往,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了解吗,这是依自己的喜好在做选择。通常只要是不喜欢的,我们就不想看见或了解。但佛陀希望我们去体验这些事,世间解--看着这世间并清楚地觉知它。

        若无法清楚觉知世间的实相,我们将无处可去。活在这世上,就必须了解这世间。包括佛陀在内的过去的圣者,都与这些事物一起生活。他们活在这个世上,在凡夫之中,就在这里达到实相,而不在他处。但他们有智慧,能防护六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277]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460]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517]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502]

  • 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的是什么?[805]

  • 禅不是嘴上功夫[765]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925]

  • 慈悲的修行[689]

  • 修行的窍门[777]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069]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094]

  •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862]

  •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1014]

  • 喝茶是场修行,既要慢,也要闲[1147]

  •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1628]

  • 从简单处开始修行[1252]

  • 儒释道十种修行,走好人生路[1087]

  •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1507]

  • 如何在忙中修行?[1253]

  • 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128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