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3]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修心的最高境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98   时间:2023-1-1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1月1日  佛学研究网

        《格言联壁》里有一段话颇为精辟:“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

        世事无常,修好这颗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惊慌,不迷茫。

        01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朱熹曾说: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心胸宽广,看什么都能看开;心胸狭窄,看什么都不顺眼。

        把心放大,才能不被琐事牵绊,不被喜怒左右。

        三国时代,陈琳文采出众,在袁绍麾下的时候,曾经写檄文讨伐曹操。不仅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曹操的祖宗也没能幸免。

        曹操看了气得要命。

        后来曹操打赢了袁绍,抓到了陈琳。陈琳以为自己必死,谁知道曹操却饶了他。

        别人问曹操为何,曹操说:那时候各为其主,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后来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军国文书都交给陈琳起草。

        众人无不佩服曹操的心胸。

        《家诫要言》有云: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心胸狭隘的人,眼里只有鸡毛蒜皮。

        一个人不在琐碎小节上纠缠,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未来。

        02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省心录》有言: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就像是水杯一样,内里中空,才能装进去水。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有所进益,傲慢自大,只会故步自封。

        清末时,张之洞的侄子中了进士。他得意洋洋,在家里大摆宴席,请了很多人来吃酒。

        酒过三巡,把自己侄子的文章发下去给大家品评。

        很多人碍于面子,说了很多奉承话,张之洞和侄子都有些飘飘然。

        但是来的客人里,有个叫黄绍第的,文章卓绝海内。

        他拿着张之洞侄子的文章,一边批,一边骂,点出其中种种不足。

        张之洞惶恐离席,第二天对大家说:黄先生的评语,是完全正确的。

        甚至带着自己的侄子亲自登门请教。

        张之洞的侄子收起傲气,虚心向学,后来一直做到巡抚。

        作家李尚龙说:人应该要求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总是自以为是,学会谦卑,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常存不如人之心,一个人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成长。

        03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古人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时候,往往无关痛痒。

        但是如果涉及自身,就很难做到平静客观。

        武则天当政时,有个叫周允元的人担任宰相。

        武则天邀请官员一起进餐,席上武则天让大家都讲一句对国家有益的话。

        周允元就讲了一句:耻其君不如尧舜。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马上就恼了,直接骂周允元影射皇上不贤明,不怀好意。

        武则天却很平静:他说的是实话,而且确实有益国家。

        大臣无不赞叹武则天的气度。

        弘一大师讲: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涉及利益、面子的时候,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定,保持公正客观。

        这不是天生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把心放平,不虚荣,不矫饰,方能对人对事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理解。

        04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东汉卢植年少拜入名师马融门下读书,他潜心读书,心无杂念。

        马融学问虽然大,但是生活比较放浪。

        他喜欢歌舞音乐,讲课的时候,经常前面坐学生,后面列歌女。

        卢植跟着马融读书十余年,从没有往后看过一眼。

        马融见他刻苦专一,对他很是器重。

        后来,卢植不负所望,成为一代大儒。

        自古以来,但凡学有所成者,没有三心二意的。

        潜心静气,才能行稳致远。

        苏洵少年浪荡,喜欢和朋友游山玩水,连考八年进士不中。

        中年在妻子的教诲中醒悟,烧掉自己过去所有文章,谢绝所有朋友往来,杜绝所有娱乐。昼夜不倦,读书学文。

        六年之后,苏洵出山,下笔如神,名动天下。

        汉代董仲舒讲过一句: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三年的时间,不曾去看过花园,这就是一个人专心的境界。

        不为外物所动,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05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古人常说: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一个人内心平静,不轻易被搅乱,才能生出智慧。

        心若无法安定,遇事总是容易乱了方寸,往往很难成事。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两个儿子,一个王徽之,一个王献之。

        有一天俩人在同一间屋子里练字,屋顶突然着火。

        王徽之仓皇逃出去避火,鞋子都跑丢了。

        反而是较小的王献之神色如常,召唤仆人互相搀扶着出去,然后镇定救火。

        当时人都夸赞王献之能担当大事。

        后来,果真如此,王献之不仅一路做到中书令,书法成就也远超哥哥。

        《淮南子》里讲: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你把心定住了,那么一切都能定住,如果心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一定可以制百动。

        临事的时候,内心安定不慌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变故。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

        一个人内心强大,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修好这颗心,安好这条命,才能活好这一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做人,不能太飘[362]

  • 有一种高级的情商,叫“给人台阶下”[574]

  • 急于求成的时代,耐心才是最大的智慧[1033]

  • 一心不乱的秘诀在这里 ![1100]

  • 人生五种“力”决定你的命运,第一种就不为人知[1505]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清空、清零、清静[1946]

  • 弘一大师:新年的“新”,在于改过自新[2173]

  • 安于事安于道[1987]

  • 无论多忙,不要忘记与佛结缘![2373]

  • 培养自己的定力,要从这里开始![2554]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3953]

  • 随和,是一种被低估的能力[1868]

  •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有无定力[1951]

  • 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2373]

  •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2252]

  • 切记!不要这样讲话,会有境界来考验你![2212]

  • 一诚长老: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2223]

  • 求观世音菩萨是否灵?要看这个标准达到没有[4514]

  • 佛法,在社会上究竟有什么用处?[2910]

  • 一年一度的结夏安居又到了 现代生活中也需要“安居”智慧[271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