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29]

  • 十问时间[113]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0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3]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2]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2]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5]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恐惧因缘生,恐惧因缘灭,解除恐惧最有效的办法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72   时间:2022-12-31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恐惧因缘生,恐惧因缘灭。

        从缘起法的12个环节中切入斩断恐惧的循环,从六根,触和受这三环节破除恐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六入缘触,六入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简单说就是你的感官和意识。

        有人的六根敏感度不一样,你可能是对声音敏感,可能是对眼睛看到的画面敏感,也可能是对意图想法敏感……

        有了六根就有触,你用眼睛看外境的色,用耳朵听外境的声,鼻子闻外境的香,舌头品尝外境的味,意识思考外境的法,六根接触六尘的过程就是触。

        触缘受,有了触就有受,受是你内心的感受,你看到一位窈窕淑女款款走来,秀色可餐你很享受。你不经意闻到她身上淡淡的花香味,心旷神怡你很享受。

        你听到她笑着赞美你,动听悦耳你很享受……这种触让你心生愉悦。

        相反,你看到一辆急速的电瓶车迎面而来,听到急刹时轮胎擦地的声音,身体甚至感觉一股风快速拂过你的皮肤,你意识马上联想到车祸现场……这种触让你马上心生恐惧。

        当你正在恐惧中,你的六根就会像卫兵一样高度警戒,时刻准备着捕捉外界中让你害怕的信息。你会不自觉的只接触让你舒服的人,做你有把握的事,待在让你安心的环境里。

        你无意识的回避让你害怕的人,逃避做你有压力有挑战的事,躲开让你紧张的环境。

        每次当你不得去不接触时,往往还没开始你就忍不住焦虑,纠结着能不能放弃,身体也隐隐感觉不舒服,你总是做好最坏的准备,小心翼翼的去接触你害怕的对象,全程高度紧张。

        如果一切顺利你会放松很多,一旦卡住了或出现变故你就高度紧张,担忧害怕,自责羞愧,后悔等等情绪都会出来,然后你开始打退堂鼓……

        因缘法的这三支六根、触和受,一环接一环紧密相连。那怎么从这入手破除恐惧呢?

        首先,你需要去觉察到,到底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吃到什么或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觉察到底发生什么会让你不自觉的紧张害怕。

        因为在恐惧下,你的六根会过度关注你害怕的东西。你越在意什么,就会越关注什么。越关注什么,就越容易感受到什么。

        比如你害怕跟人有冲突闹矛盾,那当别人皱眉,表情有点不爽,语气有点不好你都敏锐的注意到。

        当别人的用词,态度观点跟你有不一样,你也会很敏感。并且马上心里生出不舒服的感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你甚至会把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当成事实,“他想的跟我不同,他对我很不满”“我又没说错做错什么,他凭什么这样?”

        于是再继续接触时,你也会有不爽,也想辩驳、对抗,不管你有没有表现出来,对方都能感知到。

        本来正常的一次交流,就成了彼此对立,两人都不舒服,那可能一件小事就能成为导火索,发生冲突。当你和人的交往,总在重复这过程,你就越来越害怕人。

        其实,当下你要是有觉察,当时就可以从六人处把这种恐惧转换掉,也就不会有这后续了。

        从六根下手,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如实去感知。当你对害怕的对象做另一番解读,你就没那么怕了。

        还是刚才那种情况,当你已陷入害怕,在反复纠结对方是不是对我不爽时,你暂停一下做个觉察,把你的注意力从对方身上,从你的这种想法念头上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

        比如,你先做一小会观呼吸,就是把注意力先放在呼吸上,感受空气从鼻腔吸入,关注你的吸气,是长还是短?

        感受气体流入时你身体的起伏,然后你的呼吸是长是短,注意力跟随你的呼吸来到鼻尖,感受气息拂过鼻下的感觉……

        然后你有意识的做几个长呼吸,深呼吸,让你的肌肉跟着呼吸一起放松下来。

        当发现你的呼吸短促就调整下,慢下来,长而慢的吸气呼气,这样做个一分钟左右,你的注意力就回来了,不方便的话练几十秒也行,你根据实际来。

        观呼吸后,你再试着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身体感觉上。比如,把注意力放到耳朵上,你还可以轻轻捏捏它,此时你听到什么声音?

        也许是手机里讲课的声音,也许是你身体移动的摩擦声,你的呼吸声,附近马路上的汽车声,偶尔的鸟叫声等等,你把注意力放在声音上静静去感受。

        或者,把注意力放到你的眼睛上。是不是有些酸胀?闭眼放松下再睁开,此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也许是你的手机频幕,旁边也许还有桌子,桌上有个水杯,阳光照射进来,影子轻轻晃动。

        旁边有人或坐或站着,是什么表情,他在做什么,眺望远处有什么房子,什么树木等等,注意力跟随眼睛默默去看。

        又或是去感觉你的躯体,你现在是什么姿势?哪里肌肉僵硬不舒服吗?试着扭动下脖子,甩甩手,或握紧放松握紧放松,换个坐姿或站姿,或站起来走动走动,让注意力跟随你的身体动作去感觉,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最放松最舒服的状态等等。

        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念头上,此时你在想什么?觉得他对你不满有意见?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在我说话的时候他皱眉了,他的语气不好很不耐烦。

        你这么想一定正确吗?也不一定,他可能只是观点和我不同,或我要说什么他早就猜到了,或话题不感兴趣所以不耐。还有没有别的可能?他也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或本身心情不好,或急着去做什么事。

        你为什么会觉得他对你不满?因为他没按我希望的反应,我希望他认同我、耐心听我说完他没有,所以我有些失望,我希望他认同我。

        这种失望你以前经历过吗?有很多次,最常发生的就是和父母之间。你希望得到的反应是什么?我想要被看见,被认同,被接纳……

        类似这种自我对话,你可以不断展开。把注意放在你的念头上,去问去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想法和对方没有关系,只和你自己有关。

        这其实就是在修正念,先观呼吸,再观身体,再观念头,当下就做出调整,这样练过后你的心会变得平静很多,感觉软软的,暖融融的,那你再接触对方时你很放松,心也安定。

        这种状态也会传导给对方,你们的沟通交流会自然和谐很多。你整个人也就从恐惧不安中出来了当下就从你惯性的恐惧模式中解脱。

        说起来挺多其实很简单,就一小会,你全部做下来也许还不到两三分钟,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做,只要你感觉到恐惧或不安时你都可以这样去觉察。

        这种破除恐惧的方式,虽然不是直接去解决问题,但非常有效。只有觉察到你的反应,你才可能从行为上去做调整改变。

        所以,它真正的作用是让你安住在当下,如实觉知。

        其实,任何方法最后都要到六根和触这里斩断,因为这是你的每一个当下。

        生命本就是一个一个的当下连起来的,过去已过去不可改变,未来还未来也不可改变,只有在当下你才能改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破除恐惧最有效的方法。

        六入缘触,触缘受,这个过程非常快,快到你根本意识不到,直接就自动反应了。

        经常是你也不知道看了什么想了什么就直接去做了,你也搞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所以,为什么反复说你要去修?禅修也好,修正念,修这个那个派也好,都是修你的觉性,本质都是一样,培育心灵,开发觉性。只是换下具体方法、换个说法而已。

        如果你经常这样去练习,经常去觉知去觉察,每次恐惧都就这样去觉察,慢慢的你的觉知力和定力都会提升很多很多。

        那你在恐惧的当下就能觉察到,感受还没升起前,你就先自己破掉了,这时很容易改。要是等到你的痛苦已经出来了,这种感受很强烈很强烈,普通人很快就陷进过去的反应模式,想破掉就难多了。

        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修为深的人,改变起来很容易的原因。

        当你有一定觉察力,你会意识到,你的恐惧往往都围绕着一个敏感点,都跟它有关。

        你越在乎什么,就越害怕失去什么,反过来说,你越害怕的东西,背后往往藏着你最在乎,最渴望的东西。那是你最想要被满足的欲望所在!

        所以当你觉察到恐惧,你要去体悟和观察,去找到你恐惧背后的欲望需求是什么?

        你害怕是不是因为你的某种欲望被剥夺了?或是某种需要受威胁了?比如,你的自尊受打击了,或你情感需要被伤害了,或你的人身安全受威胁?等等。

        人的需要有很多层次,你可以去观察下,你最核心的欲求是什么。

        有人一生都被核心需求缺失所带来的恐惧感控制,然后总生一些慢性的不是大病甚至医院也查不出来的小病。

        这些人本身有才有天赋也有悟性却总发展得不顺,整个人的生命力比较微弱,总觉得不安全感很不踏实,这就是失去了觉察。

        所以,一定要去觉察自己,去看到自己的恐惧和恐惧背后的欲求。

        有的人感受很迟钝,觉察不到自己的感受,觉得自己没情绪,没感受,没想法。其实他情绪已经堆积到快奔溃了,只是不自知。

        尤其是从小被打压,身边没人接纳你的感受,不让你表达心里所想,老打击你“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你说这个是怪我吗?”

        久了你就习惯了去否认、回避你的真实感受,你越来越迟钝麻木。等有一天你想说你都说不出来,甚至你直接隔离掉,自己都感受不到了,发现没情感,没情绪了。

        这就是所谓的成年人戒掉了情绪,看上去很理性。但这哪里是戒掉了?只不过是你从六根启动的自我保护,把这些压抑到潜意识隔离了,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你需要接纳你的情绪,接纳你的真实感受。你可以找个咨询师倾诉出来,不用管逻辑对错,想法是不是偏激,只是说,说你怎么想的,什么感觉,之前怎么想的是什么感觉,想到什么说什么。

        害怕你就说你害怕,难受就是难受,没有什么应不应该。这就是你真实感受到的,没有对错的。

        或者你写出来也行,写日记这样记录你的真实感受。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表达出来,让你的生命能量流动起来。

        同时,你主动去深入观察别人的生活,尤其是跟你不一样,家庭和谐,生命能量旺盛的人,怎么跟人打交道的。

        你会发现,健康真实的关系里,你可以大胆的做真实的自己,不用考虑别人眼光评价,无所畏惧的做你自己!

        除了去觉察,第二个就是你要去守护六根。

        有意识的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来滋养自己的生命,避开无意义的消耗。也就是佛学所说的,守护六根,让六根清静。这是一个基础的修行方法。

        守护六根,就是在六入处修行。因为,六根对应着你的六种欲望,像眼耳鼻舌身的欲望经常伤害你自己。

        比如说,你特别喜欢吃美味,那你就要花很多钱去吃,而且你要挣更多的钱,而且吃多了还会营养过剩发胖三高,这就有害了。

        比如说,你的身体想接触那些好的,你想去找那些美色什么的,明明有伴侣了还忍不住越轨。

        当这些欲望过于强烈,你的烦恼就产生了,产生了爱和恨、执着等等,从这里产生各种恩怨是非,一切烦恼都从这里产生,恐惧也在这里滋生。

        守护好这六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眼根不乱看,外界有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比如打架斗殴,但你不去看,你的眼根不接触这种外境,你远离这种是非,你就不会产生一些感受,为此忧虑烦恼。

        所以,守护六根的人烦恼少。但很多人别说守护了,往往自己找着去看、乱看,扒着别人隐私秘密看,看了就徒增烦恼。

        非礼勿听,耳根你不乱听,别乱听别人的秘密和心事,听到了一不小心就乱传出去,就会惹下祸端。

        在外面尽量别乱看,别乱听,走路的时候注意力放在眼前的路上,你的心自然清护好你的六根。

        尤其是眼和耳,这是主要摄取信息的器官,守护好了你能少生很多烦恼,恐惧也自然少很多。

        守护好这六根,也是规律你的生活秩序。当你心很乱极度恐惧时,往往会反应在你的生活秩序上。

        比如房间会比平时乱,桌面比平时乱东西到处都是,几天不洗头发不洗衣服,垃圾也不及时倒发出刺鼻的味道,反复听嘈杂负面的音乐旋律,还容易乱吃乱喝,有一顿没一顿吃饭不规律,有时还暴饮暴食。

        连夜玩游戏刷手机看爽文爽剧不睡觉,日夜颠倒等等,尤其是本身习惯不好的年轻人,一旦被恐惧抓住,生活秩序很容易就全线奔溃了。

        这样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都是负面的,让人不舒服,那内心会进一步被染污,烦恼更多。

        所以这时候,先停下来把房间整理干净,卫生打扫好,该扔的扔该洗的洗,该睡觉睡觉,该起床其次,不该做的别做,不该看的别看,不管内心再崩溃都别打破你基本的生活习惯。

        近些年流行的断舍离,扫除道也是类似的,守护六根的方式。

        除了回避掉消耗你的人和事非,你还可以主动接触那些能滋养你,让你向善向上的人和环境。

        比如,多交往积极健康向善的人,远离消极负面向恶的人;多去让你身心平静的环境,避开总刺激欲望恐惧的地方。

        选择务实安心感觉同频的事业平台,放弃浮夸虚伪让你焦虑或格格不入的工作;多听平和放松有疗愈性的声音,少听激烈躁动宣泄式的旋律;多看自然温暖美好的画面,少看阴暗恶俗丑陋的内容;多读智者圣贤的被时间考验过的著作,少看迎合市场的快餐式作品……

        当你主动设计你的生活空间和环境时,你会过上规律、健康又安心的生活。

        这也是密约在倡导的佛系生活,其实质是一种滋养疗愈性的、有正念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你的生活处处都充满慈爱和平静。

        你任何时候,害怕也好难过也好孤独也好,你随时能找到一个平和向善的人聊天,倾听你的故事抚慰你的情绪。

        你眼所及的地方,都看到感受到佛系的慈爱。是字画,是装饰,是首饰是种种生活学习用品,能陪你一起面对无常境遇,一看到它就充满力量。

        你打开微信,每天都能听到平和又疗愈性的声音,讲着如何将佛学智慧和你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希望陪你一起净化生活中的种种,带给你的心灵染污。你想改变时,每天都有一群人在密约陪你一起修行,每天如此,你怠惰放弃时他们还在精进……

        人爱,物爱和群爱,用心陪你设计你自己的佛系生活方式。

        过这样的生活,你的烦恼会逐渐消融,你本来的智慧会慢慢觉醒,长期这样下来,哪怕你还心有恐惧,但你也能勇敢无畏的活出你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来看看,你是否因缘具足[97]

  • 化解愤怒最好的方式[328]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450]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577]

  • 幸福源于善欲,因缘决定命运[494]

  • 佛大战“六师外道”[652]

  • 云淡风轻看结果,全力以赴求因缘[513]

  •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535]

  • 性格背后有因缘,缺点背后是苦难![616]

  •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当下改变[687]

  •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727]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833]

  • 佛说“一切皆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829]

  •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1006]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1012]

  • 知道什么是无为?看了醍醐灌顶![1251]

  • 快乐来自于善业,不是攀缘[1373]

  • 一切向上看,感知光与暖[1215]

  • 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因缘果报[1556]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175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