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4]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心里越是放不下的,越是需要修 “ 放下 ”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95   时间:2022-12-2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很多人都知道修行之人要修“放下”,那是不是就一定要放下名利地位,甚至放下家庭亲人?其实也并不全是这样,名利地位若来自于实至名归,并且不以身份地位自居即可。作为在家居士,又怎能不管不顾家庭亲人?即使身为出家人也应为父母亲人尽一份力。

        不过,若是真想修行,有些东西倒的确是一定要放下的,比如:放下架子、放下面子,放下人我是非,放下对过去的纠结,放下对未来的恐惧担忧,放下对容貌身材的焦虑......

        放下架子
      
        首先,不管什么身份、有何成就,在诸佛菩萨的圣像前,都得放下全部的架子。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同时,不论在世间有着怎样的资历、成就,对于诵经、念佛、持戒、布施、行善、放生......切不可认为那是老年人爱干的事而轻视。修学佛法,不只是拿本经书思考思考,即使道理通达,却端着架子,不肯去做、不屑去做,纯粹的纸上谈兵,是没有出路的。懂再多教理,也是只替别人数钱。反而是那些说不上太多道理,但却日复一日踏实去做,这样的成就者并不少见。上面这些事,完全可以自己默默地做,不去扎堆。

        还有的会走进寺院来做志工,在殿堂洒扫、更换供品、搬运桌椅布置现场、引导讲解......穿上居士服、志工服,他们也放下了世俗中的身份、地位、能力之别,哪里需要人,哪里都能做。

        修行不能光练兵、不实战,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与他人配合的过程中,去发现自身被隐藏、被美化的问题,顺着线索一路挖下去,少看别人的问题,多看看自己的“贪瞋痴”是如何“作怪”的,这样的收获不是金钱酬劳所能比拟的。

        不论在世间工作生活,还是修行,架子不但一点没用,更是“负资产”,快快放下。

        放下人我是非

        一般来说,世人都想要活得爱恨分明,凡事都想把是非对错辩个明明白白,从世间情理上看,这没有错。但是,如果想要修行,就必须放下这种心态。

        对于一个修行人,除了那些根本的原则性问题以外,如果是自己受了委屈、被误解、被冤枉,没有必要事事辩得那么清楚。既然选择了修学佛法,那定然要深信因果,对错不是当下跟人争论出来的,受了点委屈后就算想昭告天下,也未必能辩出个结果。不去争辩,因果也不会错乱的。有时候表面看辩赢了一件事,但却可能失去了一段原本可以有的善缘。

        佛教中有“八风吹不动”的说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类事犹如阵阵大风,将多数人的心吹得随风摇摆,但修行人要修的是“如如不动”。

        佛门中有一个真事迹,广钦老和尚当时是个普通僧人,结束了在山洞的闭关清修后,下山回到寺院里做事,曾经在大殿里看管香灯。

        某日,寺院的执事法师召集大家开会,说是大殿功德箱里的香火钱被盗了。在那个时代,丢了香火钱,全寺出家人的吃饭生活都要成问题了。大家纷纷猜测,有人提出只有广钦老和尚在大殿守着,不排除监守自盗。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从此大家都不再搭理他、故意冷落,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把他赶出寺院。可是,广钦老和尚并没有逢人就解释澄清,更没有因此愤忿,每天也照常随僧众一起做早课,用斋、做事。

        过了好几天,寺院的执事法师又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郑重地宣布,香火钱并没有失窃,这是方丈和他一起设的特殊“考题”,特意考验一下广钦老和尚这些年在山洞闭关修行的境界。他被冤枉的这些日子里,没有负面情绪,没有任何怨言,一切如常,可见,修行确实很好。

        从此,大家又对广钦老和尚刮目相看。但是,他依然如往常那样淡定自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放下颠倒幻想

        大部分人信佛,是源于祈求诸佛菩萨的慈悲护佑。但是,有的人就会想,“我也学佛了,拜也拜过了,那就应该一切顺遂,不好的事就不应该再出现了。”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也是一种颠倒幻想。每个人过去世积累的业力,单靠佛菩萨的护佑也不能完全实现,否则,解脱轮回也就不需要那么精进修行了。改变命运、改变果报成熟的条件,关键都在自己的行为中。

        人身难得,若不是有大善业,今生是不可能获得人身的;人生本苦,正因为也有恶业成熟,才会遭遇人生八苦。修行人要追求离苦得乐、要追求解脱轮回,并不是讨厌苦、抗拒苦,然后祈求去一个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地方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恶业成熟,感受到了苦,如实地接受它,但不让它影响或动摇自己的修行之心;发愿出离苦、解脱苦,也不是为了逃避、为了享乐,而是让自己有个更有利于修行的环境。

        所以,修行之人也会祈愿诸佛菩萨加持,但祈愿加持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将不利于我修行的事,转变为有利于我修行。不以世间眼光定义的苦乐、好坏为标准,而以是否有利于修行为准绳。
     
        同样以广钦老和尚为例,在山洞闭关修行时,那是真的没有食物果腹了,看到树上的猴子在吃野果,便去找落在地上的野果充饥。时间久了,猴子们竟然也会主动摘取野果放在老和尚修行的洞口。对于世人来讲,这样的山洞闭关真的很苦,老和尚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去吃苦,只是因为那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心里装着什么,就会与什么结缘[3771]

  • 佛教故事: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2443]

  • 不论何时,总有一个阿弥陀佛在心里[2613]

  • 真念佛,就要念在心里![2036]

  • 桃花源就在我们的心里[2832]

  • 心里装着什么,就与什么结缘[2950]

  • 别让鬼住在心里[367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