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1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39]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63]

  • 人性四大弱点[154]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1]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1]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47]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151]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16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人生幸福的奥秘,不要一味索取,而是学会布施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76   时间:2022-12-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知足是最真实的富裕

        贫穷而知足,可以赛过富有;有钱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会有一天变成穷人,那么即使他有无限的资财,实际上也像冬天一样贫困。——莎士比亚[英国]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老人家乐善好施,他连自己所拥有的唯一的房子都想布施给困苦的人。

        于是,他就在自家门口树立了一个牌子。上写:“本人愿将自己的房屋布施于人,如有需要者,速来领取。”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但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领取这个房屋,主要是人们不忍心拿走老人唯一的住处。

        可有一天,有个当地的富翁却进了老人的院落,说道:“老人家,我来接受你的布施了。尽管我什么不缺,但是看到你这房屋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淙淙,真像一个世外桃源啊,这里适合我养老,我最适合来领取这份厚礼了。老人家,你不会说话不算数吧。”

        老人听完之后,叹道:“做人最要紧的是知足啊!你拥有住不完的房屋,已经什么都不缺了,就缺少一颗知足的心。你要这个房屋作用实在不大,它应该属于没有房子住的人。”

        于是,老人就拒绝了富翁的要求。

        荀子说: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富翁只看到自己的需求,他永远不会知足的,因为人的需求也即欲望是无止境的,即使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人仍然不会满足。这叫欲壑难填,最终成为葬送自己的深渊。

        当人们的欲望过于强烈的时候,就应该观想一下那些遭受疾病和灾难摧残的人们,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很多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们。

        他们的要求是如此简单,只要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别无他求了。

        追求更多的感官享乐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关注大众的疾苦,慈悲众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布施得福,索取消福。而不节制欲望的人,就会变得一个只索取、不奉献,处处不招人待见的、毫无用处的人了。

        懂得知足,才能幸福

        知足之人是幸福的。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仍忧郁满怀,而知足者睡在门板上都感觉快乐无比。

        当看到半杯水,知足者会感恩还有半杯水能够使用;不知足者却抱怨只剩下半杯水,不够用了。

        正如荻原朔太郎说: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

        这就是人生态度的差异,决定着人生成果的差异。知足者会越来越丰盛,而不知足者会失去他所拥有的一切。这实质上还是智慧与愚蠢的差别。

        知足者乐观向上,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他所缺乏的一切都能获得;而不知足者只会一味地索取,压榨式、勒索式地对待他人,不断丧失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丰特奈尔说: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

        人的福报是有一定量化的,追求超过自己福报的幸福就是僭越的行为,那么就得不到天助神佑。

        于是,在世间求福的道路就异常艰难,人就感受不到快乐与幸福了。

        不懂得“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人,就会陷入了佛学中说的“求不得苦”,不知足、不能忍,人生就忧患重重,摆脱不了生命的负担。

        正如大诗人李白诗中所说“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就这样盲目的追下去,就会精疲力竭,无以为继。

        尽管说在科学、艺术或事业上,不满足于现状能够激发人更大的创造力。

        正如王尔德所说,“不满足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走向进步的第一步。”但大发明家爱迪生见到世人由于不知足而招致苦难,仍旧感叹着: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没有结婚的时候,曾与六七个朋友一起住在只有十多平米的一个小房间里,然而他的心里总是充满快乐,脸上挂着笑容。

        于是,就有人问苏格拉底:你跟那么多人一起住在一个小房间,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呢?

        苏格拉底说:“我和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难道不值得为之欣喜若狂吗?”

        不为物役,心才舒展

        不久之后,朋友们相继都成了家,搬了出去。这间屋子里就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了,但他仍然很喜形于色。

        于是,又有人问苏格拉底:现在这个小房间只剩你一个人了,你为什么还是这么高兴呢?

        苏格拉底答道:“我拥有很多书籍,每一本书都是一位好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怎么会感到孤单呢?况且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

        智者不管在任何的处境里总有自得其乐的办法,这是因为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越是艰苦的环境就越是磨砺身心的最佳场所。

        在物质生活上懂得知足,就等于给精神生活腾出了更大的空间。一切智者都是喜欢极简的生活方式,不为物役,心才舒展。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诫世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们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权利,若不循中道,不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反其道而行,因贪婪招致祸端,自遗其咎,便从此于成功幸福无缘了。

        我们要的是一种知足、感恩,同时也创造、享用的生活方式,以生活中的正念为基础,自助聊愈因贪欲和不知足带来的内心焦虑和困扰,引导选择该生活方式的人们走向成功幸福之道。

        怀着深爱投入到生活中,慢下来,让正念注入到每一个细节里,用心感知、体会当下发生的一切,对当下拥有的一切知足、感恩,这样就能够看到生命的真实,从而获得内心的解放。

        生活不在别处,只在当下。这就是觉醒的新世界,有爱,有正念,有真相,有知足和感恩的心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十问时间[85]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228]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312]

  • 献给母亲节:母亲,是一辈子的贵人[257]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375]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565]

  • 有一种缘分叫:明明相爱,却彼此伤害[645]

  • 幸福源于善欲,因缘决定命运[492]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509]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45]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963]

  • 够得着的幸福,才是你的[658]

  • 活好今天,别让幸福过期[822]

  • 文殊菩萨的考验[1193]

  •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722]

  • 嘿,可以把你的微笑布施给我吗?[933]

  • 菩萨六度万行,为何“布施”第一?[1069]

  • 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1279]

  • 保持幸福的6个小习惯,胜过无数大道理[2420]

  • 真正的幸福:身上没病,心里没事![105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