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佛菩萨像对于佛门修行的人而言作用至大,帮助至大。关于佛菩萨像的作用,不明其理的人往往多加批评,或认为是迷信,或认为是拜偶像。即便是相信佛法的人,或许也未能全部了解礼敬佛菩萨像的意义。
造像有无量功德,造时也是郑重其事,《佛说造像度量经》中就有专门提到,经中说:若有男子女人,对佛菩萨像,一瞻一礼,或合掌称名,或供养赞叹,皆获无量福德,于百千万亿劫,享用不尽。
作为佛教徒,如果只是躬行其事,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事无理,功效也是大减。因此,在此文中,就礼敬佛菩萨像的大作用做一探究提出十点理由,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借境生心,种出世间种子
心是由境所生,因境而有,如果没有境界可缘,也不会有心可起。即便是独头意识,追思过去或者计划未来,所思所计的无非也是五尘所落谢下来的影子而已,说起来也是因境生心,只不过这个境界,不在面前而已。明白了有境才有心,无境亦无心的道理,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善恶境界的薰习,及其种种子、受果报的道理了。
一切众生在尘世中,终其一生,六根对六尘所接触到的皆是世间境界。在这个世间境界之中,由身口意三业所酝酿生出的习气,薰入第八识之中的也都是世间有漏种子。将来这些种子成熟时,根据其善恶性,而产生一连串乃至无量无边的苦乐果报,这些无论如何总超不出六道轮回的范围,决不能跳出这众苦充满的三界火宅。
佛菩萨作为众生中先知先觉的,了解到因境生心、因心成种的道理,如果是因染境生染心,则堕落在六道轮回的境界中,相反,如果是因净境则生净心,能够超出轮回。
凡是在净境的范围之内,由身口意三业,所酝酿出来的习气,薰入第八识中,全是出世间的无漏种子,将来这些种子成熟之时,其受报的地点,也绝不会在三界之内,因为在三界内没有无漏性的境界。
妻子衣食等是世间事,念经拜佛等是出世间事,出世间的习气既然薰入第八识之中,总有一天会成熟,当其成熟时,即生佛国,而出轮回,这便是拜佛菩萨像的大作用。
二、引发已熟的净种子,使之成为现行
第八识中的种子是由多生善恶业所薰习而成。在未来果法中,皆算是因,但是因虽成熟,还要有相应的外缘引发,才能成为果报,所谓因缘具足,事乃成办。倘若有因而无缘,则无法生起相应的果报,不能成为事实。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我们就会明白,虽然第八识中已经具备了十法界的种子,但是如果想要出世间的四圣法界的净种子成熟并生起果报,还需要相应的外缘才能成为现行。否则,从劫至劫,只能永远沉藏在第八识中,等于是空山埋宝了。
如此说起来,所有寺院、经典、佛像、法器,乃至诸善知识,无一不是引发净种子的重要外缘。而诵经、念佛、烧香、礼拜、供养、布施,乃至举手低头,也都可以发挥这个引发的作用了。
三、与佛菩萨结将来亲近之因缘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离不了因缘关系,大到父母妻儿、六亲眷属,小至握手点头、唔面谈话,都是前因成熟而有。今之于后,犹如昔之于今,因此今生若种善因,他日便成善果,今生若种恶因,他日便成恶果。如果不种因结缘,则虽见一面、通一语,都是难于登天,更不必说时常亲近了。
作为佛弟子,如果希望当来之世,得以亲近奉事诸佛菩萨,获其护念教益,则必须于现在拜供其像、称念其名,预结将来之缘,方能实现将来之果。比如,憍陈如尊者在过去世中与释尊因缘独深,故今世获得最先闻法得度之利。同样,欲超三界,欲生佛国,又怎么能不结出世缘呢?
四、借彼威德,生我福德
诸佛菩萨在往昔世中,旷劫辛勤,修福修慧,度生拔苦,不可胜数,故其福德威神,极天际地。乃至久远之后,仅留形象名号,留存人间,犹能令礼拜者、供养者、恋慕者、称念者,消灾获福,灭罪降祥,其效果利益不可思议。
如《地藏经》中说: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关于说示礼拜供养,佛菩萨形象得福利事,散见于诸经,难以遍举。在修行路途中,借三宝之力,借佛菩萨威神之力,乃至经卷形象,诸佛名号,非是凡夫仅靠自力所能比拟。、
五、法身遍满故,一切物皆是真身
佛之法身名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既然是遍一切处,那么土木瓦砾,皆是真身。如果不是的话,则法身有所不遍。其实,一切有情的身体,以及外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十方国土,乃至一草一尘,内外四大,无一不是唯心所造。
依正二报本是同源,当其由体起用时,见相二分同时而兴,当其敛用归体时,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因此,正报是法身,依报也是佛身,有情成佛时,无情也成佛。
世间土、木、纸、石、铜、铁,本来就是佛身,一任礼拜供养,无所不可,如果加以塑画,那更是了。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一切物皆是佛身。由此可知,即便只是土木铜铁,若认之为佛,心存至极恭敬,对之礼拜,又何尝不可呢?
六、敬田功德不可思议
佛教注重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富贵而愚鲁,修慧不修福,行道多辛苦。故佛号作两足尊,欲证无上菩提,非福慧双足不能成办。
佛门中有一类修行人,只欢喜修慧,不注重修福,只欢喜研究经论,而不肯行布施、持戒、礼拜、供养等诸事。其实,福之重要不下于慧,故佛法中,常常教人做种福田。
福田有三种:礼事父母师长,名为恩田,因其待我有恩,为报恩故,而礼事之;供养佛法僧三宝及翁姑尊长,名为敬田,因系尊敬的对象,而供养之;救济贫穷病苦人,名为悲田,因对受苦人,起慈悲心,而救济之;对此三类人等,加以礼事供养救济,将来所得福报皆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欲种敬田,需要有个对象,才能生起恭敬心,佛菩萨像就是绝好的对象。仗佛菩萨威神之力所加被,虽是塑画形象,有如真身,所有对之称念、礼拜、供养、侍奉、赞叹,其功德与拜住世之诸佛菩萨,等无有异。
七、以净念正念,排除一切染念俗念
十法界中,六凡四圣的依正二报,无量无边,其所以千差万别,皆是因为心念不同所致。
在一切有情心体之中,若无念者,即不落在任何阶级,若一念起,即是生处。此中染念俗念生在世间,净念正念生在佛国。人生在世,落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想要洁白无垢,真是难之又难。
古来大德建伽蓝、造佛像、印经书、击法器、唱梵呗,烧香散花、绕念顶礼、翘勤五体、清净三业,为的是要使意识,生起净念,生起正念。当其回薰力达到藏识中时,自会生起三种作用:一方面压伏恶性种子,使之不生现行;一方面引发已熟的善性种子,使之发为现行;再一方面,则种出世间无漏净种子,为未来得度张本。如果力量强大,便于今生成解脱业,若力量薄弱,亦可以为后世作资粮,这便是塔寺佛像的大作用处。
八、钦仰礼拜供养,能蠲除我慢习气
慢是百法中六根本烦恼之一,与生俱来、根深蒂固,想要除去极不容易。除我慢的最好办法,就是对他人恭敬,这并不是自卑心,而是谦下心。有一分谦下心,就去一分骄傲习气,得一分无我智慧。
佛菩萨的道德悲愿,神通智慧,都是世无其俦,值得我们钦仰,敬之拜之供养之,皆得无量功德。修行事佛,在烧香散花时,在称念赞叹时,在五体投地时,在接足顶礼时,都是寄以崇高的敬意,此种心理正是对治我慢贡高习气最有效的方法。
行之既久,不仅能除我慢,而无明、恶见、不信、懈怠、散乱等,都能渐次减轻,以至于彻底除去。如果想脚踏实地做工夫,那么礼拜佛菩萨像便是绝好的方法。不仅可以降服我慢,又能化一切染念为正念,自度事业由此而能够完成,其功果之大可想而知。
九、仗观想力,转如来三十二相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如来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究其实际,每一众生也各具如是相好。所不同处,就是如来仗修德,圆彰性德,将内蕴的灵明,发而为外间的相好。一切众生所具性德虽然与佛相同,却因为不修之故,秘而不显。如今则借重梵刹佛像作为发起因缘,开发胸中本具的佛性。
内佛性为因,外佛像为缘,因缘具足,法自生故。如《观无量寿经》中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土塑木雕纸画的佛像,供行人观想瞻仰,留下佛菩萨像端严妙好的印象,引发众生本具的佛性。礼敬佛像的一刹那间,即为未来成佛之因,其作用之大不可不知。
十、于佛灭后代表佛宝
佛住世时,以佛为佛宝,佛灭度后,土塑木雕纸画的佛像就代表着佛陀。行者对于佛像,若用香花灯果、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奉之,或赞叹称名,或顶礼思维,都可以获无量福,种出世间无漏净种子。
我们虽然不能生值佛世,但是还有佛像代表佛身,还有佛所说经可供我们学习研究,因此只要肯依法起修,但能择一法深入,尽能出世间、了生死。
礼佛拜佛,举手低头,供养赞叹,思维观想,如是等一举一动,其回薰力皆能达到藏识的深处,使之其变化作用,厥理甚深,非世智所能量度。以上所举种种,也只是管窥其一,礼敬佛菩萨之无边利益,实则非凡夫臆想之力能够穷尽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