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8]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1]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7]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2]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懂了五个底线,你将不再彷徨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24   时间:2022-12-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理解这些底线思维,你的生活将不再彷徨。

        1 不盲目跟风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从众心理”,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跟风。

        曾国藩说:“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意思是告诫我们,妄图长久得利之事不要做,人人趋之若鹜争抢之处不要去。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

        《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而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恐怕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少数天才之外,没有谁可以样样精通。

        与其跟随别人的脚步去不停转行,不如专精一处,安心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坐得住,才立得起。

        2 摒弃100-1=0

        有这样一则寓言:老和尚地下写了这四道题:2+2=4,4+4=8,8+8=16,9+9=19。

        徒弟们纷纷说:“师父您算错了一道。”

        老和尚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有的人也是这样,你对他十次好,也许他会忘记,一次不满足,就会抹杀所有。这就是100-1=0。

        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就因为以自己的好恶而全盘认可或否定一个人,乃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陷,所以一定要警惕。

        3 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千百年来,人们念着这句话,就老想去知彼,想方设法了解对手,却往往自己掉了链子。

        实际上,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

        人们总以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肯定清楚。其实知己,才是最难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知己程度最深,总想着以后当亿万富翁、科学家、留名青史的英雄。

        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先天条件,能力边界,所处环境有一定了解。目标也随之降低到了自认为可达到的程度。

        但往往,还是比实际情况高出一截。人最大的无力感,根源就来自高于自己能力上限的期待。

        只有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才不会去执念于得不到的东西。从而也就不会那么焦虑,能够沉下心,脚踏实地地生活。

        4 余地思维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一定要留后路。这是生存的保障,也是东山再起的资本。

        总有人一腔热血,误以为只有不给自己留后路,才能全力以赴,激发最大的潜能。还引经据典,这叫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确实,人们都喜欢奇袭得胜,以少胜多的故事,因为听起来激情澎湃。

        但现实世界是非常残酷的,没有侥幸滤镜。失败的结果可能不是常人能承受的。

        不要总是期望借助外力逼迫自己。别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能力不行,就算逼到悬崖边你也飞不上天。

        真正的优秀的人,做事前都深思熟虑。不留后路的日子,从来没有侥幸,弄巧势必成拙。

        5 减法思维

        在网上看到过被生活驾驭的3种经典状态:

        用无意识的买买买来化解不开心;

        用无节制的吃吃吃来抵消各种压力;

        用放纵地看剧看视频来打发时间。

        于是:你的房间里,堆满了买来没用过的东西;你的脑子里,堆满了没营养的垃圾信息……

        渐渐地,你觉得生活越过越累,每天好像都在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焦虑、烦躁,充满了你的日常,而你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给自己的生活做了太多的加法。

        有人说:“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一个人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是决定他能否做出成绩的关键因素。

        真正成熟、会生活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先做人,后做事,先为人,后处世![258]

  • 《滕王阁序》经典八句话[296]

  • 钱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人生[337]

  • 一个人闲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510]

  • 人生需要这三个知己![640]

  • 不透支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1968]

  • 幸福的底线![925]

  • 再好的关系,也不要忽视这四条底线[1548]

  • 无论到什么年纪,都要守好这四件事[1464]

  • 人性的底线[1747]

  • 古人云:“穷时莫信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1724]

  • 本性法师评“杀子骗保”:人间惨剧的背后,不止贪婪和欲望[1966]

  • 修行:人间有四种情爱,你想拥有哪一种?[1909]

  • 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2366]

  • 最是知己便是茶[2800]

  • 人生何求,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337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