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只要愤怒、绝望、嫉妒与妄想还存在心中,我们想要追求快乐,便犹如缘木求鱼。
快乐,就是减少痛苦
对我而言,“快乐”就是减少痛苦。如果我们无法转化内在的痛苦,就不可能获得快乐。
很多人向外寻求快乐,但真正的快乐一定是来自内心。我们的文化总是教导快乐来自拥有许多金钱、权势或社会地位,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并不快乐。
快乐最基本的条件是“自由”。这种自由并非政治上的自由,而是一种避免内心负面心行的自由。这些负面心行包括愤怒、绝望、嫉妒与妄想,佛陀称之为“毒”。只要这些“毒”还存在心中,我们想要追求快乐,便犹如缘木求鱼。
为了更好,改变吧!
例如有对父子彼此不满对方,因完全无法沟通而深受其苦。他们都不想困在愤怒的情绪里,却不知该如何化解。
好的教导能让我们实际应用于生活中,转化内心的痛苦。当生气时,所受的痛苦就如同被地狱之火焚烧;当绝望或嫉妒时,便如同身陷地狱之中。这时,就必须请教有智慧的朋友,要如何做才能转化愤怒与绝望。
慈悲地倾听能化解别人的痛苦
当他人的语气总是充满愤怒,那是因为他的内心正满怀愤恨而饱受痛苦,所以老想把自己的问题怪罪他人。因此,我们难免会觉得听他说话是件很不愉快的事,而想逃避他。
要真正了解与转化愤怒,我们必须学习慈悲地倾听与说爱语。有位菩萨是个觉悟者,能以慈悲心(相当于同情心)深深地倾听众生的痛苦,人们称他为“观音”或“阿缚卢枳低湿伐罗”(Avalokiteshvara),即大慈大悲的菩萨。我们应该像观音菩萨般谛听(专注倾听),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想重建沟通之道的人一些切实的指导。
虽然慈悲倾听可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但除非你先以谛听的艺术自我训练,否则即使满怀善意,依旧难以达成。如果你可以静静地坐下来,以慈悲心倾听,只要一小时,就能帮助对方减轻许多痛苦。倾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痛苦,且要以慈悲心倾听。
当你倾听时,必须非常专注,全心全意地倾听,把整个自己——眼睛、耳朵、身体与心完全投入。如果你只是假装在听,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倾听,对方一定会有所感觉,而无法释放痛苦。如果你知道保持专注呼吸,并能持续地将念头专注在想帮助对方解除痛苦上,倾听时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
慈悲地倾听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倾听时没有评价与责怪,你只是为了让对方减轻痛苦,对方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儿女或伴侣。学习倾听,确实可以帮助他人转化愤怒与痛苦。
快乐是可能的
现在的时代充满各种复杂的沟通工具,信息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到地球的另一端;但也是这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父子、夫妻、母女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重重。如果我们无法重建沟通管道,快乐将遥不可及。
在佛陀的教导中,清楚地说明如何学习慈悲倾听、说爱语与照顾愤怒。我们必须实践这个教导,专注地谛听,口说爱语,才能重新沟通,将快乐带入家庭、学校与小区。于是,我们就能帮助世上其他的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