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惊人的“苦难守恒定律”,读懂改变一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48   时间:2022-11-19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吃苦,正在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很久之前,苦与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穷人面临得是必须要吃苦,富人则是安逸享乐。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穷人早已不需要吃苦,每天的生活十分安逸舒适,享受短视频带来的愉悦和快感,吃着即点即到的外卖,惬意万分。

        反观富人,每天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巩固自己的江山和地位,必须时刻精进,做诸多痛苦的事情,不断吃苦前行。

        显而易见,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一场无形的变革,有人嗅觉灵敏早已开始蜕变,而很多人却沉沦在危机中却毫不自知……

        01 富人在吃苦,穷人在享乐。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年冬天,一群天鹅准备南飞过冬,中途停留在了一座小岛上。

        岛上的一对夫妻看见这些天外来客欣喜万分,拿出饲料精心喂养它们。

        冬天到来,这群天鹅也不南飞了,而是心安理得待在这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夫妻始终精心的照料它们,直到一天,这对夫妻年龄大了,离开了小岛,这群天鹅也随之消失。

        不过它们并未飞去南方,而是在冬天到来之季就被饿死了。

        如今,穷人如同那群天鹅一样,沉迷在各种短视频、游戏、娱乐节目中。

        而这种碎片化的精神娱乐让人逐渐上瘾,无法自拔,甚至陷入痴迷的状态。

        其实这正是富人的圈套,把穷人都圈养起来,给他们提供吃喝,寻找快乐。

        时间一长,就像是被圈养的天鹅一样,丧失了自主意识和思考,最终无法南飞。

        要知道,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不断纵容他。

        很多人对于眼前唾手可及的快乐和享受,宁愿一直待舒适区麻醉自己,也不愿吃苦,磨砺自己。

        因此,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挣脱这种“甜蜜陷阱”,识破贪图享乐背后的危机。

        要从被动吃苦变为“主动去吃苦”。

        02 主动吃苦不是苦,被动受苦才是苦。

        一位智者告诉大家:“人生如茶,亲品者,细细品尝余甘无穷,但若是勉强为之,只会记得入口时的苦涩。”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自讨苦吃”的人往往会觉得甘之若饴,而被动受苦的人只会觉得人生无望。

        在很久之前,有一位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以严厉教学出名,规矩也是十分的多。

        天亮鸡鸣之前,学生需穿戴齐整的坐在教室里;若是课本未背熟,不许熄灯休息……

        课堂里的学生个个愁眉苦脸,唉声道苦,而窗外一位贫苦少年却始终兴致勃勃,提到学习更是甘之若饴。

        相对于课堂里的学生,这位少年每天起早贪黑,千里跋涉,到了晚上还借着米粒灯火,熬夜苦读。

        少年的人生看似更苦,但他丝毫不曾觉得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人这一生,不止学习,其他任何事情,主动去做与被动去做感受完全不同。

        苦难,是每个人的人生特征,一个人一辈子吃的苦是有恒定的。

        出类拔萃的人往往自律,不自律的人一般走向平庸。

        自律决定着我们的人生高度,更加隐藏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人这一辈子,若是吃不了自律的苦,终将会吃平庸的苦。

        运气和聪明只能让你赢得一时,真正的长久还需靠毅力。

        03 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都是用苦难修行。

        痛苦,其实是让人觉醒的最快方式,也是人生的基本属性。

        苦难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更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从某一阶段跳到另一阶段。

        因此,你越是逃避它,未来就会牺牲更大的代价来面对它。

        1. 吃学习的苦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必先承受苦难,学习,读书虽苦,却是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径。

        读进我们脑袋中的书,是人生路上的重要指标,想走向哪里,书自会告诉我们答案。

        人这一生,有两样东西别人无法抢走,一是心中的梦想,二是大脑中的书。

        读书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修行,也是通向广阔世界最好的路。

        2. 吃自律的苦

        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越磨越是锋利,梅花越寒越是芬芳,人亦是如此,肯吃苦,能自律,就能达人所不达,见人所未见。

        出类拔萃的人往往自律,不自律的人一般走向平庸。

        自律决定着我们的人生高度,更加隐藏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人这一辈子,若是吃不了自律的苦,终将会吃平庸的苦。

        运气和聪明只能让你赢得一时,真正的长久还需靠毅力。

        3. 吃劳动的苦

        《易经》有云:“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勤劳,乃是一个人的福气,安逸则是灾祸的开始。

        中国自古以来倡导人们勤俭持家,劳动,勤劳是最光荣,也是最累的事情。

        劳动虽累,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不断兴家、旺家。

        只有趁着年轻时,不断努力,多挣一分钱,才会多一分生活的底气;多一份积蓄,才会多一份选择的权利。

        4. 吃思考的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对于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要知道,方向永远大于我们的努力,好的战略规划胜过于我们无数次战术上的勤奋。

        在任何时代,思考是必然的,思考的深度,能够决定我们最终能达到的高度。

        5. 吃坚持的苦

        其实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事;

        坚持做一件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任何事情都会面临挫折和迷茫,但请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得到收获,坚持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正所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想吃小亏将来会吃大亏,不吃小苦将来必吃大苦。

        因此,不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逐渐沉沦,就要学会主动去吃苦,当你熬过了所有的苦,所有的美好都会缤纷而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264]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86]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225]

  • 你的自律!决定着你的一生[263]

  • 屁股不要坐在两把椅子上[250]

  • 人生的最高境界:独[324]

  • 像傻子一样去修行![520]

  • 眼界、自律、自知的力量[493]

  •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480]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633]

  • 王阳明:修好自己的心可以扭转命运![723]

  • 蕅益大师是谁?年少时著书批佛,后来竟成佛门高僧……[712]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看![60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618]

  • 人生的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660]

  • 青年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723]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降低期待[612]

  • 谁都有看不透、想不通、气不过,看看高人的答复[712]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848]

  • 中国人的四大天规和九大定律,违反必有灾![61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