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4]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9]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9]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佛教的“戒”是什么?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1569   时间:2022-1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1月5日    佛学研究网

        说到佛法,如来所说一大藏教,无非为拔济众生。而法门虽多,总不出戒定慧三学。即所谓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欲求获得自利方便,亦须以戒为首要。
     
        我们为佛弟子的人,应本着如来的大悲心肠,对于佛的净戒,处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战兢精神,一点不容忽略。

        我们既了知戒能生定,定可发慧,定慧圆融,就可以显发如来藏的本有光明,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了达释尊的清净妙理,如是则行住坐卧,处事接物,都圆融无碍了。

        但是画饼不能充饥,解要圆,行要方,必须照着释尊的教法去实行,方能达到目的。释尊所说的戒很多,就是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能各自实行,却也并不难。

        戒又有大乘戒与小乘戒之别,然小乘即是大乘的体,大乘即是小乘的用。只要能守持佛的净戒,自然不定而自定了。

        我希望各位都能依照三学去实行。戒就是人人修行的途径。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造种种业,也非戒、定不能拔出。

        故《楞严经》云:“唯杀盗婬,三为根本。”

        我们要斩除这些烦恼,也就体同诸佛。

        故古云:“信手拈来,皆成妙用。”又言:“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而众生之所以不得悟入者,皆由杀盗淫等烦恼所系缚,把我们本有的光明遮蔽了,死死生生,沉沦苦海,不断地在三界流转。是故释尊用多种方便,开发我们即人成佛的大道,离生死,到涅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4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略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213]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68]

  • 争还是不争,佛教是如何看待“争取”的[338]

  • 佛教讲众生平等,取名为何却“论资排辈”?[381]

  •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一键打开佛教世界观[335]

  • 《封神》里的“魔”,佛教中有吗?[346]

  • “劫”到底是什么?究竟能否躲得过[537]

  • 佛教涅槃的含义[701]

  •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665]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611]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794]

  • 佛教的忏悔观[1367]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976]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855]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853]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831]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784]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9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