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0]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4]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59   时间:2022-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1月2日  佛学研究网

        白居易诗云:“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人行世间的艰难,不在山高水远,而缘于人情变化无常。

        拥有舒服的人际关系,才能免去无谓的烦扰,活得轻快自在。

        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便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1 适当服软

        《水浒传》中说:“刚强是惹祸之胎,柔软是立身之本。”

        一个人如果事事争胜,处处要强,很容易激发矛盾,招惹无妄之灾。

        适时放软身段,懂得低头装“怂”,才能避祸就福,保全自己的平安。

        明朝年间,有位姓尤的老翁,靠当铺生意,过得安乐富足。

        某年年关将近,一位邻居忽然上门,并吵吵嚷嚷,要拿回自己典当之物。

        伙计们无比愤慨,与其据理力争,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

        尤翁却笑脸相迎:“我知道你也只是想好好过年。都是街坊邻居的,别伤了和气。”

        而后,他命伙计找出其典当的一堆东西,并挑出棉袄、长袍这些过冬必备的东西,笑着归还。

        邻居见状一惊,而后默不作声,拿起衣服离开。

        可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家属因此赖着这家人,拿到不少赔偿。

        原来,这个邻居欠债太多,走投无路,于是提前服毒,想借此敲诈一笔。

        尤翁痛快服软,故而躲过一劫。那家人不肯相让,最终麻烦上身。

        有人好奇尤翁是如何有先见之明,向此人低头。

        尤翁却笑着说∶“在小事上争强斗胜,灾祸必然接踵而至。”

        常言道:“弓硬弦常断,人强祸必随。”

        生活中的许多祸殃,往往都是源于过分好强。

        一味与人争高低,即便赢了当下,也会损耗力气,输掉和气。

        更有甚者,如果对方因此记仇,还可能生出无妄之灾,带来更大的祸患。

        所以,与其处处争锋,不如适时服软。

        遇事让三分,逢人退三步,尽量让别人过得去,自己的路才能更宽更远。

        2 合理装傻

        《菜根谭》有言:“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

        真正的智者,惯于在小事面前装糊涂,得过且过,鲜少计较。

        北宋年间,苏东坡不慎卷入“乌台诗案”,获罪入狱,连诗作文字也遭到封杀。

        如此情境下,“苏笔”成了稀缺品,不少人四处高价寻其手迹。

        有位朝廷殿帅放出消息,愿意用钱和羊肉,换取苏东坡真迹。

        这下,一个与苏东坡有点交情的人动了心。

        贪吃的他开始频繁给苏东坡写信,骗取其亲笔回复,然后拿去向殿帅换羊肉。

        苏东坡一贯来而必往,对文件信函,均要亲书回帖。

        因此,即便此人常常没话找话,苏东坡照例修书回复。

        其实,苏东坡并非不知。他早已猜出了其中端倪,但终归装傻不言,一笑置之。

        直到实在不堪忍受,苏东坡才委婉拒绝,对仆人说自己“今日断屠”,巧妙地结束此事。

        生活中,总有些“聪明人”,不分场合揭穿别人,最终搞得不欢而散,两败俱伤。

        而“糊涂人”却懂得:看破未必说破。给他人留有余地,才是最舒服的相处之道。

        正如老子所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越是活得透彻的人,往往越懂得收敛。即使自己洞若观火,也从不轻易表露。

        毕竟,为人处世,无需太过精明。有时候“傻”一点,反而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亲近。

        3 永远清醒

        古语有云:“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一个人如果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肆意逾越界限,很容易伤人伤己,将关系逼到死胡同。

        作为清朝名将,年羹尧辅佐两朝,备受雍正帝倚重。

        他不仅有权左右朝中人事安排,为官期间,更是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厚待。

        相传为了赐给年羹尧新鲜荔枝,雍正令驿站6天内从京师抵达西安,此般宠爱,可与“一骑红尘妃子笑”媲美。

        就连年羹尧的一众家人,也倍沐皇恩,在当时如日中天。

        但是,随着权力日渐扩大,年羹尧内心膨胀,丧失清醒,变得目中无人起来。

        一次,京城王公大臣到郊外迎他回朝,然而他却连马都未下,无比傲慢。

        更过分的是,有次宫人前来宣旨,他本应摆上香案跪下接令,却敷衍了事,惹得雍正无比气愤。

        然而,彼时的他仍然不知收敛,大肆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紊乱朝纲。

        最终,他为自己的糊涂买了单:皇帝不容,群臣弹劾,一夕殒命,家破人亡。

        古人云:“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

        处世知进退,交往有分寸,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与智慧。

        生活中,总有些人把越界当做坦率,把放肆当做豪爽,一再触碰别人的底线。

        殊不知,人和人之间,关系再好也要保留一份谨慎,感情再深也要时刻掌握分寸。

        一次次的毫无顾忌,只会伤害对方的内心,让彼此慢慢疏远。

        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场合,才能在无形中拉进距离,交往起来更加称心、融洽。

        《围炉夜话》中说:“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

        做人需要把握尺度,与人相交亦是如此。

        以柔克刚,用服软化解冲突;大智若愚,借装傻避免矛盾;谨言慎行,靠清醒求得长远。

        如此,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彼此舒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话,以免被人当傻子欺负[150]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子[244]

  • 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模式,看懂了就顺了![434]

  • 人际交往中的三种境界: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433]

  •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达欲[57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96]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479]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529]

  • 既然人生实苦,不如难得糊涂![533]

  • 有一种人:待人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479]

  • 这样说话既有涵养,又让人舒服![644]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819]

  • 忙着,清醒做事;闲着,糊涂做人。[755]

  • 三七定律,原来是最舒服的关系[870]

  • 所有的相处舒服,背后都是一种善良[890]

  • 所有舒服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980]

  • 最舒服的关系,原来是“三七定律”[1315]

  • 这是一剂高僧留下的涉世良方,让我们一起人间清醒![1294]

  • 让人舒服,是一种魅力[1289]

  • 让人瞬间清醒的10个回答[138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