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有一位作家说: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说话,不见得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却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不会说话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而会说话的人却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但会说话,并不是说一些华丽的词藻,让人听起来舒服就可以,而是,要具有遇谤不辩的智慧、知而不言的修养、不戳痛处的善良。
01 遇谤不辩是智慧
鬼谷子说:真正高明之人,遇横逆之来而不怒,当非常之谤而不辩,遭变故之起而不惊。
遇事不争,遇谤不辩,不是认怂,更不是懦弱,而是顶级的智慧和处世之道。
历史上,有个有名的“丧家之犬”典故,说的是孔子的故事。
孔子五十岁后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君王接纳自己的思想。
在郑国时,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
“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
子贡将郑人的话转告孔子。
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面对非议,孔子却乐呵呵地回应,丝毫不把别人的指指点点放在心上。
“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屏蔽叨扰内心的声音,克制与他人争辩的欲望。
有网友曾问蔡澜一个问题:“总有人对我的生活指指点点,我该怎么应战呢?”
蔡澜就回了四个字:装聋作哑。
生活中,总有误解你的人、挑衅你的人、诽谤你的人,如果你跟他们死磕,只能是自己筋疲力尽,到头来,还要为对方的蛮不讲理买单。
不争、不辩、一笑而过,那些让人心塞的人、气堵的事,自然就会变得无关紧要,不值一提。
02 知而不言是修养
《弟子规》里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直面的短处,都有不想为人所知的一面。
面对别人的窘迫,知而不言,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和体谅。
听过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走在路上,其中一个有口吃,这时遇到有人问路,恰巧问路者也是口吃,他便一语不发。
后来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说话。
他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海明威说:“一个人学会说话要用两年,学会闭嘴却要用一生。”
张嘴说话并不难,难的是谨言慎行,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朋友兰子跟我分享过她的一个故事。
7年前,兰子从偏远的农村来到深圳的一所大学上学。第一次到大城市,她自卑又敏感。
新学期开学不久,宿舍的几个女孩相约去海底捞吃火锅。
兰子以前很少在外面吃饭,海底捞在她眼中更是奢侈,她从没吃过。
到餐厅后,面对各式各样的食材,兰子很好奇,都想尝试,但又小心翼翼。
她没有涮过毛肚,扔进汤后,五分钟才捞出来,毛肚都老了,嚼都嚼不动。
兰子一脸窘迫,不好意思地放下筷子。
舍友晓晴看到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重新夹起一片毛肚,在汤里涮了十几秒就拿起来放到她碗里,示意她尝尝,然后又夹起其他食材,逐一示范。
在默不作声中,兰子知道了各种食物的正确吃法,而在场的其他人,也没有发现兰子的异样。
时隔多年,兰子说起这个故事时,还是满满的感慨,感激晓晴悄然化解了她的尴尬,既解决了她的难题,又维护了她的体面。
音乐人李健曾说:“当别人遇到尴尬时,请给个台阶,既帮别人解了围,又体现自己的涵养。
但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打着“性情中人”、“性子直”的旗号,喜欢刨根问底、习惯逞口舌之快。
往往伤害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甚至还觉得别人是玻璃心。
作家李尚龙曾说:
“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说话的时候拐个弯,别把自己的口无遮拦当作大气,这只是幼稚而已。”
说话是本能,不说是修养;润物无声的默默解围,胜过满怀热情的嘘寒问暖。
一个有修养的人,凡事都能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
多一份体谅,就会少一份鲁莽;多一份无言,就会少一份难堪。
恰到好处的沉默,可以让人感到安心,体会到尊重。
03 不戳痛处是善良
《荀子·荣辱》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一个善良的人,都知道善言的重要性,懂得把话说好,不伤害到他人,也为自己种下善缘。
作家马德《记住》里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个企业家,小时候非常自卑,个子矮、有些跛脚。
一次,他的老师叫他到黑板前默写生字。
他那时候斜着身子,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很难看。
然而老师点评时却说:
“这些字,好像从地里拱出来的小嫩芽。虽然乱了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是这些嫩芽,将来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呢。”
正是老师坏事好说的一句话,激励了他,给了他信心和希望,让他一步步从自卑中走了出来,最终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蔡康永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刀子嘴的人往往也是刀子心,喜欢专挑别人的短处、专揭别人的伤疤。
心存善意的人,却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给予肯定和激励。
台湾作家林清玄年轻时,曾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
有一次在警察局采访,发现有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每一个案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于是林清玄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二十多年后,无意间,林清玄与小偷再次重逢。
此时,他已是几家驴肉店的老板。
他真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 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
一篇报导,一句好话,竟然能促使一个失足青年走向光明。
作家刘墉曾说:“把话说到心窝里,不难!最重要的就是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让人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让人重振力量。
伤害别人的话,不说;批评建议的话,委婉说。
心存善意,方能口出良言。
04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蔡康永也曾在《说话之道》里说:“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也会越快乐”。
你的智慧、修养、善良都会决定你说话的方式,而说话的方式,又会决定人生道路的走向,以及能得到帮助的多寡。
遇谤不辩,可以让你远离不必要的纠纷。
知而不言,可以顾及他人的脸面,也能维护彼此的情谊。
坏话好说,可以种善缘,结善果,让你收获见山开路,逢水搭桥的运气。
人活一世,路走一遭,说到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和经营。
把话说好了, 自己和身边的人心顺了,人生也就顺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