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6]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6]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
     
    [ 作者: 南怀瑾   来自:网络   已阅:904   时间:2022-10-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0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

        金刚经有六种译本,通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初译本。

        在众多佛教典籍中,《金刚经》是知名度极高,也是人们公认的经典。

        无论是长年读佛经的佛教信徒,还是对有兴趣初学的人来说,想透彻了解《金刚经》都非易事,因为其智慧深邃,逻辑严密,且需要一定的入门基础。

        南怀瑾先生对佛教典籍有着独到的理解,其著作《金刚经说什么》以浅白明了的语言做深入浅出之讲解,将此经里的智慧和奥秘娓娓道来。面世以来发行甚广,影响力较大。

        下面我们节选南师书里的精彩之说,总结出其中的三大精彩内涵,跟随其一起去了解《金刚经》里的大智慧。

        希冀朋友们能够学以返照自身,对自身的人生能有更通达的认知。

        1 善护念

        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

        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

        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决不是幻想,决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

        善,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

        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大家要特别注意!

        因讲到善护念,我们晓得佛经、佛学里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彻大悟的方法中,有个四念处,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

        念心是四念处里非常重要的,随时念这个心,知道了这个念头,就是善护念。我们的这个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无常。念心,我们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去追这个念头,当它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譬如,有人坐在这里,尽管金刚经拿在手上,也在护念,他护一个什么念呢?一个烦恼之念,不高兴。

        自己也讲不出来为什么不高兴,连自己都不知道,医生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经常都在烦恼之中。

        2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云何应住?」这个心念应该如何停住在清净、至善那个境界上?

        「云何降伏其心?」心里乱七八糟,烦恼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

        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有一个人,发求无上大道的心,应该这样把心住下来,应该这样把心降伏下去。

        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乾乾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

        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一切学佛,一切入道之门,都是追求如何使心能定。有些人打坐几十年,虽然坐在那里,但是内心还是很乱,不过偶尔感觉到一点清净,一点舒服而已。一点清净舒服还只是生理的反应与心境上的一点宁定,而真正的定,几乎没有办法做到。

        佛学经常拿海水来说明人的心境,我们的思想、情感,归纳起来,只是感觉与知觉,它们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不断的流,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那么一个现象。所谓真正的定,佛经有一句话: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人,自己的思想、妄念,立刻可以切断,就像香象渡河一般,连弯都懒得转,便在湍急河水之中,截流而过了。假使我们做功夫有这个气魄,能把自己的思想、感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它切断得了,那正是净土的初步现象,是真正的宁静,达到了止的境界。

        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起各种的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这样,初步的修养就有基础了。

        3 自性自度

        佛开始就讲,一个人学佛发愿,使一切众生皆入涅盘,度一切众生,实在没有一个众生可度的。为什么?

        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

        他为什么说众生没有一个是所度,都是靠自性自度的呢?

        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千万万个学生,那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的,你教他不过是剌激他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而已。

        千万不要以为是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道扎对,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他的气血走通了,他自己的气血。

        所以,那是智慧的传授,佛说没有度人;度尽一切众生,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度的,自性自度,个个都是佛,只要你平实的去做。

        怎么样平实的去做呢?

        金刚经开始就告诉你,怎么样叫修行。不要忘记了开头,第一品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惊人的宇宙法则:所有发生,都不是偶然[285]

  • 宗性法师:讲一个“不说话”的神奇故事[302]

  • 金刚经:一生修行,八颗心前行[331]

  • 南怀瑾先生:内心污染,佛光灌不进来;定慧到了,随时与佛光相接[626]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552]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663]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739]

  • 你从什么地方来?[757]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848]

  • 这三件事是人生真正的快乐[1109]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535]

  • 一行禅师:痛苦的根源是什么?[1245]

  • 师说:如何开启自性心地上的智慧?[2057]

  •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1820]

  • 这才是绝对健康的心理 ![1684]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1752]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1807]

  • 南怀瑾: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1622]

  • 解读《金刚经》·第六讲[2049]

  • 《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14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