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0]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7]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5]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5]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0]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8]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04   时间:2022-9-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9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借助《易经》中的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古人关于“人际关系”的真智慧!

        01 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易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由这句话演变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脾气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有一句俗话,“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也是这个意思。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人。

        齐宣王很惊讶,就对淳于髡说:“人才是很难得的,贤人并不多见,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位,他们都可靠吗?”

        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是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

        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人,所以让我举荐贤人,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人,何止这七位!”

        02 目中有人,才会有路可走

        《易经》:“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常有人抱怨说,为什么我遇不到好人和好的环境,其实,抱怨的同时,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德行,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很多朋友与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厚德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因此,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做个温暖的人,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烦恼,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向你微笑!

        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称人也称己。

        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有德,是善良。

        一个人的涵养来自大度,来自宽容;一个人的修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

        人生是如此短暂,对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目中有人,才会有路可走;心中有爱,方能有所作为。

        我们每日所做的的善行,终有一天会全部回到我们身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03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变得机敏。

        总结为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然而还有这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其实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是我们应该与人为善。

        付出真诚,就会得到相应的信任;献出爱心,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反之,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怀疑。

        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04 君子思不出其位

        《易经》:“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这句话是提醒人们,要安守本分,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否则大祸必至。

        所谓守本分,就是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曾子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

        《长短经·反经》里,记载了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路之间的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去做邵这个地方的长官,鲁国的卿大夫季氏限百姓在五个月以内开通一条运河,由子路主管这件事。

        为了要鼓励大家做工,公家的经费又不够,子路就自己掏腰包,把自己的薪水贴上,乃至从家里弄粮食来,供给大家吃。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好给工人吃的饭倒掉,把铁锅给砸破。

        子路气坏了,跑去跟老师吵架,对孔子说:先生天天教我们要做好人好事,推行仁义,现在我这样做,却让子贡来捣乱。您这是嫉妒我行仁义吗?

        孔子却说:子路!你不要糊涂,当了天子的人,因为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能爱天下;当了诸侯,就爱自己国家的人民;当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普通人,就爱自己的家人。

        仁义之举当然是好事,但是超过了范围的仁义,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威。对你自己,对大家、对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过其所爱,是曰侵官”)

        孔子这样做,也是对子路无比的慈爱,是爱护学生如自己的儿子一样,因为子路这样一做,他会大得人心,但必然会引起的嫉妒,有人就非把子路害了不可。所以,就连实施仁义爱人这种事情,晓得自己的本分,也要恰到好处。

        在哪个位置想哪个位置的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越矩,就是守住你的位,就是守分。

        05 大辩若讷,话前三思

        《易经》:“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嘴。有人在与别人相处时,夸夸其谈,自认为似乎眼界很开阔,知识很渊博,积淀很丰厚,岂不知给人的感觉却是轻薄、肤浅和狂妄。

        吉祥的人言语很少。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心一静下来就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所以话不多,但是话一出来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能够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

        庄子在《人间世》中感叹道:“夫言者,风波也!”自古以来,祸从口出的例子数不胜数,轻则得罪人,重者甚至丢掉性命。

        《艾子后语》中记载: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他自称自己已经活了几千年了,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苍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上古神仙。

        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的不轻。医生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

        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守住嘴不是不说话,而是会说话,就是孔子所说的“讷言”。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则曰:“大辩若讷。”

        “讷言”,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守住嘴就是在不高兴的时候不说话;心不平时,不说话;有牢骚、有情绪时,紧闭口,不说话。

        谨守本分的人,能守住位,能守住心,能守住嘴,认认真真做人,脚踏实地工作,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不欺不诈,不妒不媚,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自然能够避除灾祸,吉无不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6条人际关系法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43]

  • 不要因为善良,给别人撑伞,淋湿了自己[223]

  • “佛系青年”的正确打开方式[188]

  • 日本核污染水今日排海!面对环境污染,法师疾呼:我们还能喝什么?[390]

  •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366]

  • 世界名著最智慧的10句话,句句都是人生![454]

  • 有一种高级的情商,叫“给人台阶下”[585]

  •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人前不炫、人后不谤、人上不傲[642]

  • 做人,要像一杯水[623]

  • 你的位置在哪里?[676]

  • 容言,容事,容人[670]

  •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懂得“闭嘴”[741]

  • 让步,是尊重,更是涵养[706]

  • 做人最大的善良,是少管闲事[1236]

  • 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懂得“换位思考”[720]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992]

  • 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安然自得[969]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917]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970]

  • 人际交往,四个万能法则,很实用[9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