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3]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 作者: 妙莲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1257   时间:2022-9-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9日    佛学研究网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法不灵。记住!佛法是缘起法、因果法,有因才感果,没因感不了果。因果不会欺负人,皇天决定是公平,诸佛菩萨更是因果分明。知道了这个道理,好好地精进吧!

        这一生几十年精进,能得到未来永久不受生死大苦之果,这个利益何止一本万利?奈何人多不知,或知而不修呢!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自己诚不诚,有没有做到、修到?佛位是从因地下功夫,宝塔是从基石一层层建上去的;只要因地下功夫,都是功不唐捐;有勤劳才有福报啊!

        想求佛陀你消业障、增福慧,这有它必然的方法,有“感”才能够“应”。“感”是指众生方面,众生依着佛陀所教导的方法来修善因,佛陀自然就会有“应”。“洪钟在架,有扣则鸣;大扣大鸣,小扣小鸣。”说切实一点,就是一分诚敬得一分感应,没有诚敬就不会有感应,有诚敬就必然有感应。因果不会亏人的,皇天不负苦心人。你们好好地、真真实实地来修、来学,做个老实人。

        在人生中你们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呢?我想应该是大家发无上志愿修菩萨行的时候。这种无上快乐是从那里来的呢?从至诚心来。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至诚,绝对能得不可思议的感应经验,否则你要诚心多反省!万事诚则灵,以诚心做事就能做得好。诚心就是:“我决定要做好这件事!”没诚心,一遇到难境界就“不干了!”这样好事怎能完成?

        想修出世解脱之法,也是要有至诚心方有感应。诚者,真也;尽人事,安良心、待时间。

        我们学佛法,有没有今生就得到佛法感应的?有!但要看你往昔的善根和你现在的精进如何。如果你懈怠,怎么会有“天然的弥勒、自生的释迦”呢?都是要从 困苦奋斗中精进而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劫来的罪业障太重了。

        一般业障重的人念佛,能把业障消了,不要因业障而多病、多灾难已是很好。有罪障无灾难,即是念佛感应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220]

  •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226]

  •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269]

  • 佛法因何称为妙法[327]

  • 炎炎夏日,从佛法处觅清凉[442]

  • 善法与佛法[735]

  • 佛法世法之界别[708]

  • 什么是外道?[645]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834]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1158]

  • 佛法是怎样看待“人性”的?[1043]

  • 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1394]

  • 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1501]

  • 人生靠什么?[1147]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868]

  •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973]

  • 佛法中的“药”[1412]

  •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1175]

  • 从佛法中汲取生活智慧——跟工作压力说再见[1191]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13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