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0]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8]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5]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6]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0]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8]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珍惜资源,修福惜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518   时间:2022-8-2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8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俗语说:“一草一木,皆为天定;一饮一啄,皆为前缘。”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处在物质丰裕的年代,渐渐忘记了我们所享所用从何而来,也忽视了积累福德智慧资粮的重要性。

        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老话中蕴含的道理是那么的浅白、实在,人生在世,要懂得居安思危、备预不虞,也要懂得修福、惜福。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尽种来年谷”“修取来生福”是因,来年来生有粮有福就是果。因果是真实不虚的,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未来会不会好,取决于现在能不能断恶行善、净除罪障、积累福报和智慧资粮。

       再反观现实,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地球资源,不是“免费”的,更不是无穷无尽的,这是我们前世资粮积累的善果,当自珍惜和感恩。若我们不知节制、无度挥霍,就是折损福报,造下无量恶业,将给我们自己乃至子孙后代带来恶果。当地球资源枯竭的那一天,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都将陷入无边的困境。

        “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可活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谓之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如果我们能从这个事件中,真正认识到因果循环,了解惜福的必要性,那就是“转祸为福”的起点。

        那么,如何惜福呢?惜福首在约束欲望——知足,次在生活有度——勤俭。“惜衣惜食,非为惜财为惜福”。半碗残饭,所值几何?但想到其间有多少耕作者的劳力与汗水,我们就不能不珍惜这半碗残饭。一张卫生纸,所费无几,但想到一张纸所耗费的自然资源,我们就不能不爱惜这一张纸。

        所谓“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如若这样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人们自然就知道惜福,纵有福气,也会加以爱惜,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享受三分,所余的便留到以后享受。

        佛教诸多经典中也都谈及“惜福”,比如《杂阿含经》中说:“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都是在警醒人们不可过多求多欲的生活,身心才能长保康泰。
    把这样的智慧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在开水龙头时把它开小一点,够洗就好;

        把洗手洗菜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浇花、冲厕,二次利用废水;

        吃饭不浪费,预估自己的食量,若想多吃也等吃完再装;

        合理控制用电,关闭待机的电器设备,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可能以绿色出行代替自驾,节能减排

        ……

        桩桩小事,皆是惜福。

        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把我们所学的佛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好方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78]

  • 佛说:珍惜身边人,看淡身外物[544]

  • 人的福气是有限度的,用完了就得受苦[658]

  • 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599]

  • 学佛者的必修课:修慧向上,修福向善[569]

  • 献给母亲节:母亲,是一辈子的贵人[832]

  •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706]

  • 若你有看不透、想不通、意难平,请看看大师给人的绝妙回复[923]

  • 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793]

  • 新的一年,谢谢生命中的贵人[838]

  • 人生七大喜事,每一个都福气满满,你遇到几个?[927]

  • 心灵的换位![935]

  •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1037]

  • 三七定律,原来是最舒服的关系[1131]

  • 人生实苦,谁都躲不过这3个真相[1058]

  • 人贵知恩,贵在感恩[1144]

  • 看淡无常,珍惜拥有![1256]

  •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1322]

  • 世上最有灵性的三句话,看清了此生因果[1392]

  •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告而别[141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