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不立文字,禅宗怎么交流和传承呢?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21   时间:2022-8-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8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禅宗为什么不立文字?不用文字,那师徒之间怎么交流?佛法咋传承呀?”

        很多人听说过禅宗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关于“不立文字”历来误会比较多,有不少人认为是不用文字的意思。那么,“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他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

        “不立”和“不用”是两回事。“立”就是执着,“立文字”就是执着于文字。叫你因指见月,你不去看月,却要死死地抓住指头不放,这就叫执着于文字。

        六祖讲:“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六祖大师的这两段话,把“不立文字”和“不用文字”这两者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不用文字是错误的说法,因为离开了语言文字,佛法就没有办法流传,教化就没有办法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所以说,“不立文字”的正确理解应当是,不离文字,同时又不执着文字。

        三藏十二部是用文字表达的,整个《坛经》是用文字记载的,离开了文字,我们今天到哪儿去领会佛陀的伟大教诲,到哪儿去理解禅宗的根本精神?不光是佛经,就是世间的一切知识,我们要掌握它,也不能不借助语言文字这种方便。

        我们不离文字,但是我们要善用文字,不执着于文字。

        文字是我们进入智慧之海的方便。古人把文字比做敲门的瓦片,我们要进入一个殿堂,可是门关了,我们怎样才能让里面的人知道呢?捡起一块瓦片敲一敲就行了,门开了以后,瓦片就可以扔掉,在门没有开之前,却不能扔,还要用它来继续敲。

        我们一定要具足智慧,善于体会,善于运用;既不要死于言教文字之中,又不要盲目地抛开经教;最好的办法是不离文字又不执着文字,善用文字又不被文字转。

        不管禅宗的不立文字也好,不离文字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是让禅宗学徒破除对语言文字的执着与束缚,借助文字的媒介作用,扫除学人的情思妄见,达到明心见性的最高境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735]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916]

  • 观音与湿婆——南亚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例示[1271]

  • 浅谈譬喻在佛学中的运用[2466]

  • 《坛经》中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2028]

  •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1679]

  • 达摩大师传法:轻心慢心,难得禅宗心法[2679]

  • 不立文字,禅宗是咋传承和交流的?[3614]

  • 体会佛心[2463]

  • 禅之漫议[2571]

  • 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交流与融合[3564]

  • 佛与众生世界的交流[2219]

  • 月溪禅师:禅的探微[2477]

  • 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开展首日交流 [代耀][2747]

  •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基于中古海路密教传播的考察[4742]

  • 云南佛教国际论坛在宗教文化交流中的实践[3393]

  • 漫谈“戒”字在佛门中的运用 [阿莲][3475]

  • 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到闽南佛学院亲切交流[3420]

  • 儒、释、道的交流与融合[3531]

  • 佛教是同周边国家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裴勇][33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